第13节(4 / 4)
正德九年(1514年),人们在北京的红灯区内的一处戏院发现了微服的皇帝,并且听说皇帝经常微服出宫,来此听戏。这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皇帝微服出行的第一次。
这不,到了正德十二年(1517年),皇帝又闹了这场私自出京的特大新闻,震惊全国。
继位十二年来,这个皇帝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坐不了金銮殿、住不惯紫禁城,似乎皇宫大内里头有什么让他坐立不安的邪祟鬼怪似的。这十二年间,他一次次往外跑,而且越跑圈越大。这个最初被臣民寄予厚望的新君,现在已经成了全国人民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实在搞不懂:这个皇帝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放着人间最辉煌壮丽的宫殿不住,非得搬到海子边上一个局促小院不可?为什么放着万乘之尊不享,非要一个人单骑独马、独来独往不可?为什么放着皇帝一顿饭九十九道大菜不吃,非要跑到街上吃大排档里的鸡毛小菜不可?为什么放着皇家乐队的丝竹之声不听,非要听戏园子里的低俗小戏不可?为什么放着皇家园林的清幽景色不游,非要到长城以外的荒凉大漠去顶风冒雪不可?莫非他撞了魔?
三
离北京越近,皇帝的心绪就越低落。他像一个逃学归来的孩子,不得不再次回到课桌和书本旁边。他强忍着不耐烦,一言不发地接受着出城迎接圣驾的大臣一拨拨行礼。“人臣不可一日无君”,见到皇帝平安归来,这些大臣如同孩子见到父母(成年孩子找到了走丢了的父母),女子找回情郎(一个过于花心的情郎),一个个满脸欣喜、如释重负。如果依着他,直接从德胜门进神武门,只需片刻工夫他就可以回到公廨。可是这些满怀欢喜迎接圣上归来的大臣已经按礼制把卤簿大驾准备好了。没办法,他只好下了马,登上御辇,在四百一十七人组成的庞大仪卫队伍的护送下,绕道正阳门,进入大明门。午门、太和门、中右门、后右门、乾清门……一重重大屋顶迢递而来,一层层,沉甸甸地经过他的头。皇帝露出惯常的忍耐表情,如同泥塑木雕一般,任由他们抬着游街似的游完了规定的路程,折腾了一个多时辰,才回到豹房公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者说狂想。如果你问皇帝的梦想是什么,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不当皇帝!
皇帝是天下最幸福的职业,这是天下流传最广的谬误之一。如果反过来说,也许离事实更近一些。十二年来,他一直忍受着这个职业。在他看来,太和殿那个宽大的紫檀木宝座,简直就是一副特殊的刑具。 ↑返回顶部↑
这不,到了正德十二年(1517年),皇帝又闹了这场私自出京的特大新闻,震惊全国。
继位十二年来,这个皇帝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坐不了金銮殿、住不惯紫禁城,似乎皇宫大内里头有什么让他坐立不安的邪祟鬼怪似的。这十二年间,他一次次往外跑,而且越跑圈越大。这个最初被臣民寄予厚望的新君,现在已经成了全国人民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实在搞不懂:这个皇帝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放着人间最辉煌壮丽的宫殿不住,非得搬到海子边上一个局促小院不可?为什么放着万乘之尊不享,非要一个人单骑独马、独来独往不可?为什么放着皇帝一顿饭九十九道大菜不吃,非要跑到街上吃大排档里的鸡毛小菜不可?为什么放着皇家乐队的丝竹之声不听,非要听戏园子里的低俗小戏不可?为什么放着皇家园林的清幽景色不游,非要到长城以外的荒凉大漠去顶风冒雪不可?莫非他撞了魔?
三
离北京越近,皇帝的心绪就越低落。他像一个逃学归来的孩子,不得不再次回到课桌和书本旁边。他强忍着不耐烦,一言不发地接受着出城迎接圣驾的大臣一拨拨行礼。“人臣不可一日无君”,见到皇帝平安归来,这些大臣如同孩子见到父母(成年孩子找到了走丢了的父母),女子找回情郎(一个过于花心的情郎),一个个满脸欣喜、如释重负。如果依着他,直接从德胜门进神武门,只需片刻工夫他就可以回到公廨。可是这些满怀欢喜迎接圣上归来的大臣已经按礼制把卤簿大驾准备好了。没办法,他只好下了马,登上御辇,在四百一十七人组成的庞大仪卫队伍的护送下,绕道正阳门,进入大明门。午门、太和门、中右门、后右门、乾清门……一重重大屋顶迢递而来,一层层,沉甸甸地经过他的头。皇帝露出惯常的忍耐表情,如同泥塑木雕一般,任由他们抬着游街似的游完了规定的路程,折腾了一个多时辰,才回到豹房公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者说狂想。如果你问皇帝的梦想是什么,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不当皇帝!
皇帝是天下最幸福的职业,这是天下流传最广的谬误之一。如果反过来说,也许离事实更近一些。十二年来,他一直忍受着这个职业。在他看来,太和殿那个宽大的紫檀木宝座,简直就是一副特殊的刑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