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清太祖离开赫图阿拉之后,任何前往圣城的人,都必须向守陵人通报,并且记录在册,什么时候来的,什么时候离开,都记载的相当详实,除了大清皇族之外,任何人不得在赫图阿拉停留超过三天,否则以谋反之罪定夺,在赫图阿拉,负责守陵的觉尔察氏有着毋容置疑的生杀大权。”白近说。
  “那运送财富到赫图阿拉的八旗军怎么办?难道也要一一登记在册”田鸡问。
  “八旗军是不允许靠近赫图阿拉三里之内,大军原地驻扎后,有统帅前往圣城,交接完成之后立即带兵返回。”白近不慌不忙说。“而且并非任何人都能进入赫图阿拉,必须有皇命在身的人才能允许进入,这本记载出入赫图阿拉的书册,被称为圣行录,其意就是出入圣城的记录。”
  “这本圣行录和大清龙脉宝藏有什么关系?”田鸡挠挠头问。
  “你怎么这么笨,既然出入赫图阿拉都有详实的记载,那你想想,放在城外三里的金银珠宝要怎么搬运进去呢?”薛心柔白了田鸡一眼。
  “哦,明白了,这本书里会记载将金银珠宝运送到大清龙脉宝藏的人,只要找到圣行录,就能得知当年封禁东北时,留下的那批秘密修建宝藏的是谁。”田鸡恍然大悟。
  “圣行录现在在什么地方?”叶九卿连忙追问。
  “我只追查到圣行录,至于这本书的下落就不得而知了。”白近叹息一声。
  “这本书不是应该在负责守陵的觉尔察氏手中吗?怎么会下落不明?”我问。
  “我当然知道书应该在觉尔察氏手里,可问题就出在这上面。”
  白近很无奈喝了一口水对我们说,因为赫图阿拉要囤积从关内搜刮的财富,为了防止运送有所纰漏,因此每一批运往赫图阿拉的财富都会提前登记在册送往守陵人手中,并且书册里还有负责押运的统帅名字以及财富数量。
  守陵人就是根据书册来核对,每一年岁末,守陵人都会把当年的圣行录抄录一本派人送往京城由清帝过目。
  但是这批圣行录只持续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被中止,从时间推算,最后一批搜刮的财富抵达赫图阿拉之后,守陵人就再没有呈报过圣行录。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个时间应该是大清龙脉修建完成的时间,白家先祖抹去了所有参与此事人的记忆,由此可见,在此之前大清皇族或许是知道龙脉宝藏的位置和下落,就是从那以后,大清龙脉宝藏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中。”我说。
  “那圣行录呢?”
  “圣行录只持续了五年,那本书册并没有流传下来,或者说被当时的守陵人藏匿。”白近回答。
  “每年岁末,不是要抄录当年的圣行录给大清帝王过目,就算守陵人那里把圣行录遗失,可抄录给大清帝王的应该被保存下来才对啊。”叶九卿说。
  “圣行录”叶知秋思索了好久。“我对明清历史涉及不是很多,并没有听过圣行录一书,如果有的话距今几百年,也不知道有没有保存下来。”
  “关于圣行录得从长计议,大伙远道而来先休息一晚,今晚我白近给各位接风洗尘,等明儿一早我带你们去瞧瞧圣行录。”白近笑了笑说。
  “瞧瞧圣行录?!”我大吃一惊。“圣行录在沈阳?!”
  “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里面的文溯专门用来存放文书。”叶知秋兴高采烈说。
  第714章 付之一炬
  第二天一早,白近带着我们从武功坊牌楼进入沈阳故宫,当然规模和格局远远不能和北平故宫相提并论,但对于大清王朝来说,这座宫殿建筑群却有着非凡的意义。
  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开始修筑,是大清入主中原的第一步,而且你们还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的剑,皇太极的腰刀和鹿角椅等。
  刚进故宫没多久,就看见一团摇头晃脑的粽子向我们滚过来,到面前才看见那人露在我们的眼睛和被冻红的鼻头。
  “白爷,您老昨儿派人说要来逛逛,我一直给您候着呢。”
  沈阳的冬天零下十几度,这人听到白近要来,竟然老老实实在门口候着,这架势和排场还真不是用钱能买来的。
  白近好像习以为常,也不客套让那人带我们去文溯
  关上门我环顾四周,就感觉不对劲,对旁边的叶九卿说:“不对啊,这文溯么是中原江南的建筑风格,不是说沈阳故宫是清太祖修建的吗?”
  “您好眼神,一看就知道是见过世面的主。”带我们来的人一边拍打身上的雪,一边给我们解释。“这文溯乾隆爷修的,专为存放文溯库全书而建,建筑形式仿照浙江宁波的天一面阔六间,二楼三层重檐硬山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