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房宽点了点头,只道:“也就是说,三千营和神机营都只有一个卫轮班且不按卫抽调,五军营有十个卫轮班,从不同的镇和都司抽调。”
  “正是如此。”
  房宽又道:“还有一个问题。”
  丘福颔首道:“且说。”
  “如果设立九边军镇,那么原有的都司要怎么办?”
  这显然是一个问题,宁夏和甘肃、辽东这种基本都是军户且只有一个军镇的都司倒也无所谓,都司和军镇一套班子挂两个牌子就是了,但譬如陕西镇和山西镇,都是有正经的都司的,而且一旦九边军镇确立,那么陕西都司要下辖榆林镇、陕西镇,山西都司要下辖山西镇、大同镇,基本上都司就没什么好管的了,相当于直接被废掉。
  丘福干脆道:“各地行都司始终是军镇的上一级,山西镇总兵官由山西都司长官出任,管辖除大同镇以外的原有一切事务,陕西镇同理,其余军镇不涉及。”
  都司也就是都指挥使司,在明初的组织架构里是负责管理所辖区内卫所,以及与军事有关的各项事务,是地方平时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各行都司分别隶属于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并在理论上听命于兵部。
  好吧,说是理论上听命,其实兵部就是一个橡皮图章,只是重要命令需要兵部跟着用印而已。
  而在具体划分和隶属关系上,都司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军政合一的都司、正常都司、行都司。
  军政合一的都司有三个,辽东都司治所辽中卫、大宁都司治所大宁卫、万全都司治所宣府卫,这里面辽东都司和大宁都司不变,万全都司直接变成了宣府镇。
  而行都司则是在陕西、山西、湖广、福建、四川五个布政使司的治所,增设行都指挥使司,加强控制。
  除了这两种,剩下的就都是正常都司了。
  明朝共置有二十一个都司和行都司,划归五个都督府管辖。
  左军都督府管辖浙江都司、辽东都司、山东都司;右军都督府管辖陕西都司,陕西行都司、四川都司、四川行都司、广西都司、云南都司、贵州都司;前军都督府管辖湖广都司、湖广行都司、福建都司、福建行都司、江西都司、广东都司;后军都督府管辖大宁都司、万全都司、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而中军都督府则只管辖河南都司。
  永乐元年微调了一下,增加了北京的留守行后军都督府,把原本后军都督府管辖的万全都司(宣府)划到了里面,然后又把北直隶整个划到了下面,京营成立,以及整个北京镇,肯定也归它管。
  “军改以后,在地方上设立九边,在京师设立京营,而原有的指挥体系在原则上不进行大的变动,只进行局部调整。”
  丘福最后阐述道:“也就是说,五军都督府加上留守行后军都督府,一共六个都督府,负责管理大明境内的所有二十一个都司和行都司,与此同时,九边里涉及到的相关军镇,小的如宣府镇,便是同时挂万全都司的牌子,大的如辽东镇、宁夏镇、甘肃镇,同时挂对应的都司牌子,而山西镇、陕西镇,则是依旧由山西都司和陕西都司管理。”
  这样一说,就基本搞懂了,九边其实就是把一些都司单独拎出来,整备出了一条连绵不断的北部国防线,原有的“都督府-都司/行都司”的指挥结构还是不变的。
  当然了,如果光从制度设计上看,单独弄出的九个军镇,对原有的都司体系肯定是有破坏的,所以九边轮班抽调卫进京营,就相当于一种补丁,避免地方军镇失控,又起到强干但不弱枝的效果,其实就是宋代禁军制度的改良版。
  跟“战时出征、平时散还”的洪武朝旧制度相比,京营三大营属于常备军,又能起到集中训练的作用,这个新制度的优点,肯定是比缺点要大得多的。
  见众将没有新的问题了,朱能接过话来:“没问题了吧?没问题就最后讲解和讨论一下京营三大营的职责和组织结构。”
  “京营由陛下直接指挥,三大营各设挂印总兵官一人,级别等同于九边的各镇挂印总兵官,在平日接受行后军都督府管辖。”
  “三千营是纯骑兵部队,优选精锐,是原本‘纛下三千小鞑子营’与‘哨马营’的集合,一卫精锐轻骑负责侦查斥候,一卫是精锐重骑负责冲阵摧锋,另外两卫则作为陛下的直属部队负责警卫。”
  “神机营是火器部队,两个卫一个是火铳营,一个是火炮营,负责提供战场火力支持,在战场上火炮营由陛下直接指挥和使用,火铳营则视情况采取分散协助五军营作战或是单独一营作战。”
  “五军营则是步兵部队,同时配属部分骑兵,二十个卫是定额部队,十个卫是轮班部队,在定额部队里,额外以府军前卫统属幼军。”
  听到“府军前卫”这四个字,江阴侯吴高直接打了个哆嗦,看了眼身旁的凤翔侯李杰,同样是一副心有余悸的表情。
  洪武朝有上十二卫,是作为皇帝的直属侍卫部队,由老朱在元末战乱中设置的拱卫司演变而来,拱卫司在洪武二年定为亲军都尉府,统领五个卫,后来扩编成了十二个卫,也就是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
  府军前卫就是上十二卫之一,而之所以府军前卫让这些洪武开国勋贵的二代侯爵如此忌惮,便是因为府军前卫的兵将与蓝玉素有渊源,是蓝玉嫡系部队,因此在蓝党案中横遭屠戮,被老朱杀了个干净,至此罢废不设。
  朱棣当然看出了这些人的神情,蓝玉案对于所有勋贵武臣来说,都是极为惊惧的,这也正是朱棣想要的效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