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高煦忽然冷不丁冒出一句:“大明挣这么多顺差,难道都堆在府库里吗?大明的水师是干嘛的?商船能海外贸易抵达的地方,军舰就无法抵达吗?”
  黄福:“.”
  蹇义:“.”
  但尚书毕竟是尚书,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蹇义道:“那若是大灾之年,外国也没有粮食呢?威逼恐吓或出兵明抢都抢不来怎么办?而国内的大明子民,如宋朝一般都去从事商业,农夫数量减少,粮食产出减少,到了彼时岂不是又有社稷倾颓之险?”
  这就是为杠而杠了。
  不过既然是政策推演,那么自然要考虑到所有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杠一点倒也无可厚非。
  这时候不能提储备粮,因为这东西姜星火在常州府就见到了,太平年岁久了根本不靠谱,朱元璋又不是没想到过这种事,可常平仓还不是被盗空了?
  而且如果扯了储备粮,那就会陷入到“若是大灾持续多少多少年”又该如何的问题里。
  你说要是连年灾害,不搞海贸外贸易,没人从事工商业,国家一样顶不住。
  那他就会说,伱怎么知道如果绝大多数人口都从事农业,到时候顶不住?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在农业时代,没有大规模普及化肥、除草剂、收割机等产物,单位土地的产出确实跟劳动力投入的数量有关系,越精耕细作,亩产量就越高,你别管浪不浪费人力,你就说是不是这么回事吧?
  这一点是事实,姜星火是无法否认的。
  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在“储备粮”这个岔路口绕开,另寻他途。
  “方才说贸易顺差用粮食结算,其实是为了短期内保障因为海外贸易而进行的人口转业不影响大明的粮食总量,但实际上,粮食的问题,大明三百年内是不需要发愁的,而三百年后如何.太祖高皇帝的制度过了三十几年都未见得合‘时’,诸位又何必担心呢?”
  姜星火此言一出,犹如一颗石子投入了湖面,奉天殿内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需要发愁粮食?这怎么可能?”
  “廷辩之上,国师不可妄言。”
  “难道国师说的是化肥?可即便是化肥,也无法做到这一点吧。”
  但朱棣,却似乎想到了什么。
  在郑和向他汇报时候,曾经说过,姜星火在与他单独谈话时,似乎提到过在遥远的大陆上,有着神奇的高产农作物。
  那不是处于讲课状态,而是两人的私下交谈,因此具体内容,郑和含混其词,朱棣也无从得知。
  但眼下,似乎唯有这过去只鳞片爪提到过的东西,符合这个“能让大明未来三百年不发愁粮食”的条件。
  “国师此言当真?”
  姜星火点头道:“自然当真!诸公请听我细细说来。”
  姜星火侃侃而谈,在场之人均聚精会神地倾听着他的话语。
  随着姜星火手指向殿两侧放置的书架上那些古旧书籍,只听他娓娓讲道:“我华夏文明诞生数千年,虽历经十数次王朝更迭,却仍屹立于这片大地之上,且从未曾被任何蛮夷彻底占据,除了先辈的努力和奋斗以及文治武功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便是百姓勤劳朴素,乐于种田,每一个百姓都是最好的农民,每一个百姓都是值得尊敬的对象。”
  “但是。”姜星火话锋一转,“诸公可曾想过,为何华夏的人口总是存在一个无形的上限?明明按理来说,随着对山川湖泽的探索,耕地面积是越来越大的。”
  “人口数量少的时候,譬如楚汉争霸、三国、隋末、五代十国,基本都在1400万人左右;人口数量多的时候,譬如汉元帝、汉灵帝、唐玄宗,人口多达6000万。”
  这是朱高炽蹙眉道:“可北宋的时候,人口明明超过了一个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