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什么短短一年时间朱元璋就翻脸了呢?
  那便是因为大明开国初期,对地方行政的掌控能力较弱,几乎是全面仰仗继承自元代的地方行政系统,而科举考试也是如此,这就导致了利益在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小吏们腐蚀科场,纷纷翻身做官,引得朱元璋不悦,大范围罢免了一批在洪武三年通过科举成为官员的小吏,并且通过十余年的时间,逐步完成了大明对地方行政系统的控制。
  而这个整治过程完成后,朱元璋就宣布再次允许小吏参加科举考试了,而此时的大明,对地方行政系统的掌控力度,也已经极大增强了。
  洪武十七年三月朱元璋恢复科举时,对吏员入试的规定是“罢闲官、吏不许入试”,也就是说,在过去被整治的小吏,不能参加科举,其他不再限制。
  在升官方面,小吏能当官,能参加科举。
  在发财方面,不能给小吏加俸禄,加了也注定没用。
  能做的都做了,对于这帮油盐不进的小吏,还能怎么办?
  朱高炽的目光,只能投向那面布满了细细裂纹的窃听扩音墙。
  第223章 东厂西厂?【求月票!】
  新歪脖子树上,乌鸦飞过。
  “嘎~嘎~嘎~”
  看着寂静无声的三人,姜星火开口说道。
  “显然,你们应该都意识到了,《国家管理学》里第一部分,封建国家的管理,问题的根源就出在实际上执行封建国家管理的人,也就是小吏阶层的身上。”
  “之前我们讲过,小吏因为没有上升渠道,所以只能求财,而横征均量每增加一次,地方小吏会把横征均量不知道翻多少倍摊到普通老百姓头上,这就是他们求财的方式。”
  “但是能因此就不进行税改吗?或者说,新任鸭城招讨使,面对汹汹民意,能接着收包括‘麻饷’在内的一系列的苛捐杂税吗?”
  姜星火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
  朱高煦摇了摇头道:“俺觉得不能,形势所迫,不改不行。”
  “这便是了。”姜星火说道,“封建国家管理,尤其是封建国家的税收管理,一直存在着‘明税轻、暗税重、苛捐杂税无底洞’的特点。”
  “在封建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正税以外,还存在着各种巧立名目的杂税,不仅加重了普通老百姓的负担,而且还为各级官吏的横征暴敛提供了由头,久而久之必然会激化矛盾.所以说,就像是新任鸭城招讨使必须把包括‘麻饷’在内的一系列苛捐杂税并税计费一样,历朝历代,也都会搞合并税制这一套,而结果就是如黄宗羲定律一样,合并的次数越多,百姓的负担越重。”
  “那依姜先生之见,该如何解决呢?”朱高煦想了想后问道。
  姜星火很确信地说道:“所有问题的根子,都在吏治上,吏治的根子,就跟‘吏治’这两个字的含义一样,不在官而在吏,不解决小吏的问题,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但如今小吏的问题,经过历代封建国家管理的迭床架屋构造,已然是不能轻动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如同码农界有一条至理名言“如果代码有bug也能运行,那也请你别再修改它”。
  因为一层一层的bug代码摞起来,早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了,只要一动,整个体系马上崩溃。
  换到吏治这个问题上,也是一样的。
  姜星火的话语,让众人都有些触目惊心,因为姜星火开始给他们列数字了。
  “为了保证封建国家管理的顺利运行,封建王朝必须做到上下相制,在汉朝时,官员总数大概有七千余人;到了唐朝时,大概有一万七千余人;到了以‘冗官’着称的北宋时,则是翻了一倍,大概有三万四千余人;而如今,已经有四万余人了。”
  闻言,哪怕已经是第二次听到(第一次是在税卒卫部分),但朱棣还是微微打了个寒颤。
  大明皇帝陛下,从来都没有跟以前的历朝历代对比过自己治下官员的数量,以至于到现在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大明的官员总数,已经超过了官员数量最被人所诟病的铁血大宋。
  而姜星火的扎心之论还在继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