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夏原吉愣了愣,旋即恍然。
  确实简单地多。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至于姜星火前世,很多学生认为“分数”、“平方”、“开方”也是舶来词,其实不是的,《九章算术》所作的注本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分数还是称“分数”,“平方”、“开方”(全称“开平方”)也是一样的称谓。
  实际上现代数学上的中文术语,大部分和古代从字面到意思完全一致。
  至于夏原吉为什么不震惊?
  人家是户部尚书,姜星火讲他从来没听过的经国济民学,讲货币体系,夏原吉当然震惊。
  一个普通帐房先生都懂的数学,有啥好震惊的?
  阿拉伯数字和小数点,不过是另一种简单易推广的表达形式而已。
  “如此说来,懂术数倒是可以解决了。”
  夏原吉颔首,旋即疑问道:“术数只有这几个数,脑子活泛点,加减不教都会,乘除学学九九表,大略也能应用.大不了死记硬背嘛,实在背不下来,印刷出来贴墙上也花不到一文钱。”
  “问题是,识字怎么解决呢?”
  这个问题问的朱高煦也跟着深思起来。
  军中的文化水平,朱高煦是有切身体会的。
  基本全是丈育。
  识字这件事,对中国古代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基本上是无缘的。
  会说汉字不会写汉字,再正常不过了。
  保守估计,大明此时的文盲率,至少是高于95%的。
  原因也很简单。
  中国古代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是不需要识字的。
  为啥?
  古代中国普通老百姓,基本都是农民,而农民不需要像现代那样学会使用化肥、农药,操纵新式农业机器。
  他们只要会用锄头,会用镰刀,基本就没啥问题了。
  这不是有手就行?
  对于农民来说,他们一生都不会离开乡村,有的一生没有去过县城,只去过附近一二十里的乡镇。
  那么,认识字又有什么用处呢?
  况且,在古代学会识字,也不是很容易的。
  正常来说,文字是比较难学的,儿童至少要学习三到四年时间才能达到看书、写信的地步。
  当年没有公学,都是私塾,上学费用虽不高,也不算非常便宜,这对于孩子通常很多的农民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太能承担得起的负担。
  靖难之役时期扩编的军队,绝大部分都是普遍出身的农家子,也就意味着,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大字不识一个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