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刚才所说《国运论》第二卷最开始要讲的,便是‘地理决定论’。”
  姜星火缓缓说道:“当然,我要首先说一个前提,那就是地理决定论,不代表地理决定一切,只是要从最大可能性的视角出发,阐释国家形成与发展所受到的最大限制与约束。”
  “任何从单一因素或维度来对整体事物下定论的,都是片面的、主观的、不准确的。”
  先迭了层甲,姜星火开始讲述。
  “地理决定论,是地缘庙堂学说的先决条件。”
  “地缘庙堂学说,则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指导理论。”
  “所谓地理决定论,就是指认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其文化特点由其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理论。”
  “进一步演进,便是指由不同民族所组成的国家受到当地地理环境、动植物丰富程度、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同国家之间产生了发展路径的差异。”
  李景隆今天异常积极,他若有所思地问道。
  “姜郎的意思,便是说国家的形成,先天地就受到了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是这些环境因素,影响并塑造了国家,换句话说,是地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形成?”
  姜星火点点头,对他的表现很满意。
  朱高煦则有些不以为然,毕竟在他的观念里,他爹朱棣天下第一,他天下第二,天王老子来了都得排第三,人定胜天嘛。
  “姜先生能举个具体点的例子吗?”朱高煦问道。
  “当然可以。”
  姜星火几乎没有思索,他直接问道。
  “那你们觉得,华夏为何成为华夏?”
  这个问题,问的朱高煦和李景隆颇有些一头雾水的感觉。
  华夏为何成为华夏?
  这就跟伱娘为啥是你娘一样。
  天生如此啊。
  而李景隆在沉思几息后,试探地问道:“是因为华夏的地理环境吗?”
  朱高煦也大略明白了过来,补充道:“因为华夏的大地上有长江和黄河,有水源,有大片的平原,还有牛羊马匹,所以适宜文明的诞生。”
  姜星火点点头说道:“环境因素导致的粮食生产肯定是国家形成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足够的、稳定产出的粮食供养人口,就不可能出现文明的痕迹。”
  “同样,正是因为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渥,有较多可驯化的野生动植物,由此人们发展了农业,农业不仅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和驯化动物作为运输工具继而拓展活动空间,还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以此能够供给不事农业的专门人才,这在我们之前《国运论》里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再复述了。”
  “但我想问的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某些山川形胜改变了它们最初的模样,华夏文明会成为什么样子?”
  姜星火设想道:“譬如,如果黄河和长江不再是并行着由西向东流入大海,而是并行着由北向南流淌,黄河在西,长江在东,华夏文明,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闻言,朱高煦和李景隆一时错愕,他们倒是从来都没有设想过这种情况。
  如今这种从未设想过的道路,从姜星火口中说出来,倒是也引发了他们的畅想。
  毕竟,这也是很容易推测到的情况。
  当下华夏的地貌环境,在许多方面都与上千年前别无二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