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节(2 / 4)
俞士悦点了点头。
这段时间,他收到的这些奏疏当中,举荐的人很多,基本上,就是王翱所说的这些人。
这并不难理解,整饬军府,说白了,就是要对如今就在军府当中的官员进行清查。
现如今的军府当中,几乎所有的官员,多多少少都跟京中的勋贵之间有所联系,清查军府,无异于是京中势力的一次大洗牌。
那么,谁来主持此事,对于各家勋贵来说,自然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旦是和自己交好之人来主持,那么便是一个扩大势力的大好机会。
自天子登基以来,勋贵备受打压,尤其是在这次整饬军屯当中,更是损失惨重,这次好不容易有个机会,自然是要好好把握。
因此这段时间下来,这帮勋贵可算得上是铆足了劲儿,不仅是军府自己的官员上本,各家的勋贵也纷纷出动,甚至就连他们平日里交好的一些文官,也被说动替他们上本。
除此之外,俞士悦还听说,有些人还把主意打到了皇亲身上,据说这几日,宫里受宠的杭贵妃,刚诞下皇子的李贤妃,父兄都不约而同的进宫觐见,虽说后宫不得干政,但是总是条路子。
如此纷纷扰扰,可见这帮勋贵,这次是真的下足了功夫,要将这件差事给揽下来了,不过……
“人选虽多,但是真正可用者却不多,要主持此事,须得威望,德行,能力皆足之人,勋贵之中,能符合这些条件的,只怕寥寥。”
眼瞧着王翱从奏疏当中抬起头了,俞士悦放下茶盏,笑着开口道。
见此状况,王翱亦是一笑,道。
“看来次辅大人,心中也有人选啊……”
俞士悦并不承认,也未否认,只是道。
“此等大事,具体人选自当是由陛下决断,但是,以本官浅见,既是整饬军府,那么,便不能由军府官员自行主持,否则难以服众,至于京中诸勋贵,同军府牵扯太深,只怕也不合适。”
这话看似什么都没说,但是其实,已经什么都说了。
武臣当中,品级高的官员基本都在军府当中,除此之外,便是勋贵,军府官员不行,勋贵也不行,言下之意,其实就是武臣都不适合主持此事。
于是,王翱轻轻点了点头,算是对他的说法表示认可。
其实双方都心照不宣,俞士悦这次过来,说白了,就是统一他们的意见的。
自从江渊去后,内阁迟迟没有增补新的阁臣,朱鉴因此前之事低调下来,张敏又素来没有主见,所以大多数的事务,只要他们二人达成了一致,也就意味着内阁的意见统一。
只不过这件事……
听了俞士悦的话,王翱从手边同样翻出基本奏疏,命人递了过去,然后道。
“次辅大人所言有理,此事军府官员及勋贵来主持,都不甚妥当,这段日子,我这也的确收到了不少奏疏。”
“其中,有人觉得,此事涉及军务,当归兵部,由于少保主持,也有人觉得,此事本属监察之权,故而,应由都察院主导,陈总宪主持,还有人说,就如今查的的状况来看,军府官员所涉罪行繁多重大,所以,该由刑部和大理寺介入,如今大理寺卿空缺,当由金尚书主持。”
“如此种种,意见不一,陛下也一直未曾表示倾向,本辅想着,陛下心中应该也在犹豫,不知次辅大人觉得,此事该归何部主持?”
有些时候,问话也是一种态度。
俞士悦和于谦私交甚笃,这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从俞士悦的立场出发,他肯定是希望,这件事情最终落到兵部的手中。
事实上,这也的确是希望最大的选项,因为,如果不让武臣参与的话,那么兵部显然是最合适的。
可是……翻看了一番自己眼前的奏疏,俞士悦不由皱起了眉头,抬头望着王翱,目光中带上了几分若有所思。 ↑返回顶部↑
这段时间,他收到的这些奏疏当中,举荐的人很多,基本上,就是王翱所说的这些人。
这并不难理解,整饬军府,说白了,就是要对如今就在军府当中的官员进行清查。
现如今的军府当中,几乎所有的官员,多多少少都跟京中的勋贵之间有所联系,清查军府,无异于是京中势力的一次大洗牌。
那么,谁来主持此事,对于各家勋贵来说,自然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旦是和自己交好之人来主持,那么便是一个扩大势力的大好机会。
自天子登基以来,勋贵备受打压,尤其是在这次整饬军屯当中,更是损失惨重,这次好不容易有个机会,自然是要好好把握。
因此这段时间下来,这帮勋贵可算得上是铆足了劲儿,不仅是军府自己的官员上本,各家的勋贵也纷纷出动,甚至就连他们平日里交好的一些文官,也被说动替他们上本。
除此之外,俞士悦还听说,有些人还把主意打到了皇亲身上,据说这几日,宫里受宠的杭贵妃,刚诞下皇子的李贤妃,父兄都不约而同的进宫觐见,虽说后宫不得干政,但是总是条路子。
如此纷纷扰扰,可见这帮勋贵,这次是真的下足了功夫,要将这件差事给揽下来了,不过……
“人选虽多,但是真正可用者却不多,要主持此事,须得威望,德行,能力皆足之人,勋贵之中,能符合这些条件的,只怕寥寥。”
眼瞧着王翱从奏疏当中抬起头了,俞士悦放下茶盏,笑着开口道。
见此状况,王翱亦是一笑,道。
“看来次辅大人,心中也有人选啊……”
俞士悦并不承认,也未否认,只是道。
“此等大事,具体人选自当是由陛下决断,但是,以本官浅见,既是整饬军府,那么,便不能由军府官员自行主持,否则难以服众,至于京中诸勋贵,同军府牵扯太深,只怕也不合适。”
这话看似什么都没说,但是其实,已经什么都说了。
武臣当中,品级高的官员基本都在军府当中,除此之外,便是勋贵,军府官员不行,勋贵也不行,言下之意,其实就是武臣都不适合主持此事。
于是,王翱轻轻点了点头,算是对他的说法表示认可。
其实双方都心照不宣,俞士悦这次过来,说白了,就是统一他们的意见的。
自从江渊去后,内阁迟迟没有增补新的阁臣,朱鉴因此前之事低调下来,张敏又素来没有主见,所以大多数的事务,只要他们二人达成了一致,也就意味着内阁的意见统一。
只不过这件事……
听了俞士悦的话,王翱从手边同样翻出基本奏疏,命人递了过去,然后道。
“次辅大人所言有理,此事军府官员及勋贵来主持,都不甚妥当,这段日子,我这也的确收到了不少奏疏。”
“其中,有人觉得,此事涉及军务,当归兵部,由于少保主持,也有人觉得,此事本属监察之权,故而,应由都察院主导,陈总宪主持,还有人说,就如今查的的状况来看,军府官员所涉罪行繁多重大,所以,该由刑部和大理寺介入,如今大理寺卿空缺,当由金尚书主持。”
“如此种种,意见不一,陛下也一直未曾表示倾向,本辅想着,陛下心中应该也在犹豫,不知次辅大人觉得,此事该归何部主持?”
有些时候,问话也是一种态度。
俞士悦和于谦私交甚笃,这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从俞士悦的立场出发,他肯定是希望,这件事情最终落到兵部的手中。
事实上,这也的确是希望最大的选项,因为,如果不让武臣参与的话,那么兵部显然是最合适的。
可是……翻看了一番自己眼前的奏疏,俞士悦不由皱起了眉头,抬头望着王翱,目光中带上了几分若有所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