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段日子,朝野上下议论的最多的,除了为朱鉴鸣不平之外,还有就是觉得他撞了大运,德不配位。
  毕竟,论资历,论关系,乃至于论功绩和能力,朝中比他有资格入阁的并不少。
  所以,和朱鉴的锋芒毕露刚好相反,李实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的低调处事,收敛自己原来的耿直性子。
  萧规曹随,对他来说,才是最好的办法,至于在内阁当中的职权大小,至少对现阶段的李实来说,并不重要。
  朝廷不可能出现一个不满四十岁的首辅。
  所以,他只需要本本分分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待得年资到了,仕途上自然会水到渠成。
  因此,对于朱鉴的驳斥,李实并没有任何的不满,反倒感谢他把自己从这桩事情中摘了出来。
  反正,他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了,但是,成不成的,就不由他一个排名末位的新晋阁臣来决定了。
  当然,最好是不成。
  这样,这件事情不论出什么状况,就都和他无关了。
  他的这番态度,早在内阁诸人的预料当中,因此,也没有人感到意外,倒是朱鉴这次这么早就表明了看法,略有些出乎意料。
  要知道,朱鉴入阁虽晚,但是资历深厚,各种功劳加身,所以一入阁,大家就默契的认为,他应当是内阁中排位仅次于首辅和次辅的。
  这一点,在加衔上其实也能看得出来。
  在朱鉴李实入阁之前,天子加封东宫六傅,六部七卿所得为太子三师,内阁诸臣所得为太子三少。
  其中,王翺和俞士悦二人,被加封为太子少师,江渊和张敏则被加封为太子少傅。
  虽说太子三少品级一致,但是通常朝中默认,太子少师的含金量比太子少傅更高。
  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朱鉴入阁的时候,他的加衔就是太子少师。
  而且,或许是为了平复朝野物议,天子在加尚书衔的时候,也给了一个相对比较靠前的户部尚书衔。
  如此一来,朱鉴和俞士悦这个次辅,官职上基本就完全一致了,只不过一个是谨身殿大学士,一个是渊阁大学士而已。
  这般情况下,二人自然容易对上。
  本来,其他的阁臣还有心想要发表一下看法,但是,朱鉴这么一开口,他们便默契的止住了话头,好整以暇的准备看好戏。
  果不其然,李实低头的声音刚落,俞次辅的声音便已经响起,淡淡的道。
  “孟俊虽是世家出身,但此人贪花好色,素不堪用,前年兵部同五军都督府考校武将,此人骑射技艺被评为下等,谋略书也仅是中品。”
  “早在一月之前,便有人举荐过此人,当时五军都督府便出具了解释的奏疏,只不过,当时朱阁老尚在宣府,对朝中诸事一时不明,也是有的。”
  “只是老夫想说的是,内阁主掌票拟,事务繁杂,涉及到方方面面,这一点和地方或者部院不同,朱阁老新入内阁,可以体谅,但是,既入了内阁,自然要多用些心,不然耽误的,可是朝廷的政务。”
  这话软中带硬,看似是告诫,实际上却暗含嘲讽之意。
  这些日子,朱鉴在各种政务上屡屡和俞士悦为难,就算是泥人也有三分火性,何况他一个堂堂次辅。
  别忘啦,俞次辅入阁之前,干的可是大理寺卿的活儿,从来只有他为难别人的人,何曾被人这么欺负到脸上。
  京中流言纷纷,都说这个次辅的位置,该朱鉴来坐。
  可别忘了,他朱鉴还不是次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