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节(2 / 4)
如今,舒良胆大妄为的逼迫太上皇,导致太上皇在宣府逡巡不归,自然是在破坏天家关系,扰乱朝堂。
他们当然清楚,舒良是得了天子的授意。
但是,天子乃圣明无过陛下,如果真的授意舒良这么做了,那么一定是身边有奸邪之辈教唆蒙蔽。
这种观念,在整个大明,朝野上下,都是深入人心的。
朝廷上,群臣将土木堡之役的罪责都归于王振身上,就是明证。
即便是在民间,也同样是如此。
老百姓们被当地的胥吏煎迫,他们会相信县衙老爷会为他们做主,县令是个贪官,他们会相信府衙的老爷是被蒙蔽了,所以他们会上诉。
地方上各种苛捐杂税,他们只会骂官员,但不会骂皇帝。
他们总以为,皇帝老爷是圣明仁爱的,只是底下有奸臣弄权,所以他们的日子才过的苦。
朝野上下,皆是如此。
从统治的角度来说,毋庸置疑这是对国家稳定有极大的好处的。
但是,落到官员个人身上,能不能摆脱这种所谓的“青天思维”,就是能否进入高层的最重要标准之一。
朝廷上,九成以上的人,是无法跳出这种自幼以来接受的观念,单纯从利弊得失的角度来冷静分析的。
所以,他们只能继续在官场上摔打,哪一天明悟了这个道理,才能真正有机会成为决策层。
但是很显然,大多数的官员,尤其以科道为甚,是懂不了的。
他们自觉秉持公心,虽然也是在为自己挣名,但也是职责所在,为国为社稷进谏。
换而言之,他们是在除去奸邪,将天子引回“正道”,所以,他们理直气壮,即便被训斥贬谪,也丝毫不悔。
对于舒良的辩解,林聪打心底里其实是不认的。
但是,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权宦的确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
封锁和护卫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隔绝内外。
但是,大同城外的那件事情,的确无法解释,如果太上皇在近前,还可说他没有下过这样的命令。
可如今,太上皇远在宣府,舒良的这个理由,即便站不住脚,也没人能驳的倒。
所以,稍一犹豫,林聪决定不在这一点上纠结,而是直接问道。
“就算行宫需要严加护卫,那么舒公公带人闯宫,又是意欲何为?难不成,真的要跟本官说,是为送炭火而去?”
殿中响起一阵嗤笑,显然是在嘲笑舒良,连个理由都不会找。
林聪没有笑,反而十分认真,开口道。
“按照朝廷的仪程,太上皇驻跸宣府两日,便会起行往居庸关,即便是有土木祭奠,也最多延误一日,你带了上百人入内,拿去的炭火足够一月之用,若非是掩人耳目,又是意欲何为?”
“何况,你若要送炭火,往后院去便是,为何要带着那么多人,去太上皇所居的内院,此举,不是为了逼凌太上皇,又是为何?”
应该说,虽然林聪厌恶宦官,但是他并没有轻视舒良这个内臣大珰。
刚刚的那一番话,足以证明,舒良并不像传言中那样的跋扈张扬,他能拿大同之事出来当挡箭牌,可见他跋扈之下,藏着缜密的心思。 ↑返回顶部↑
他们当然清楚,舒良是得了天子的授意。
但是,天子乃圣明无过陛下,如果真的授意舒良这么做了,那么一定是身边有奸邪之辈教唆蒙蔽。
这种观念,在整个大明,朝野上下,都是深入人心的。
朝廷上,群臣将土木堡之役的罪责都归于王振身上,就是明证。
即便是在民间,也同样是如此。
老百姓们被当地的胥吏煎迫,他们会相信县衙老爷会为他们做主,县令是个贪官,他们会相信府衙的老爷是被蒙蔽了,所以他们会上诉。
地方上各种苛捐杂税,他们只会骂官员,但不会骂皇帝。
他们总以为,皇帝老爷是圣明仁爱的,只是底下有奸臣弄权,所以他们的日子才过的苦。
朝野上下,皆是如此。
从统治的角度来说,毋庸置疑这是对国家稳定有极大的好处的。
但是,落到官员个人身上,能不能摆脱这种所谓的“青天思维”,就是能否进入高层的最重要标准之一。
朝廷上,九成以上的人,是无法跳出这种自幼以来接受的观念,单纯从利弊得失的角度来冷静分析的。
所以,他们只能继续在官场上摔打,哪一天明悟了这个道理,才能真正有机会成为决策层。
但是很显然,大多数的官员,尤其以科道为甚,是懂不了的。
他们自觉秉持公心,虽然也是在为自己挣名,但也是职责所在,为国为社稷进谏。
换而言之,他们是在除去奸邪,将天子引回“正道”,所以,他们理直气壮,即便被训斥贬谪,也丝毫不悔。
对于舒良的辩解,林聪打心底里其实是不认的。
但是,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权宦的确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
封锁和护卫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隔绝内外。
但是,大同城外的那件事情,的确无法解释,如果太上皇在近前,还可说他没有下过这样的命令。
可如今,太上皇远在宣府,舒良的这个理由,即便站不住脚,也没人能驳的倒。
所以,稍一犹豫,林聪决定不在这一点上纠结,而是直接问道。
“就算行宫需要严加护卫,那么舒公公带人闯宫,又是意欲何为?难不成,真的要跟本官说,是为送炭火而去?”
殿中响起一阵嗤笑,显然是在嘲笑舒良,连个理由都不会找。
林聪没有笑,反而十分认真,开口道。
“按照朝廷的仪程,太上皇驻跸宣府两日,便会起行往居庸关,即便是有土木祭奠,也最多延误一日,你带了上百人入内,拿去的炭火足够一月之用,若非是掩人耳目,又是意欲何为?”
“何况,你若要送炭火,往后院去便是,为何要带着那么多人,去太上皇所居的内院,此举,不是为了逼凌太上皇,又是为何?”
应该说,虽然林聪厌恶宦官,但是他并没有轻视舒良这个内臣大珰。
刚刚的那一番话,足以证明,舒良并不像传言中那样的跋扈张扬,他能拿大同之事出来当挡箭牌,可见他跋扈之下,藏着缜密的心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