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祁钰这么一提,立刻就有记忆力好的大臣,想起了诏书中的原文。
  “……皇亲,公,侯,伯,暨在廷文武群臣,军民耆老,四夷朝使,皆以天位久虚,神器无主,人心遑遑,莫之底定,数次同请早定大计,皇太后以太子幼冲,未遽能理万机,故命眇躬君临天下……”
  到这为止,都没什么问题,但是接下来,就是郕王所说的不妥当了。
  “……恰逢虏中有使节回朝,口宣我大兄皇帝诏旨曰,宗庙之礼不可久旷,朕弟郕王年长且贤,其令嗣位大统,以奉祭祀……”
  不过想起来是想起来了,还是有不少大臣不明白郕王所说的不妥当指的是什么。
  要知道,这份所谓的“口宣诏旨”,自然是子虚乌有的事,是礼部编的。
  但是说到底,还不是为了郕王您继位的合法性嘛……
  自古皇位传承,乃是一等一的大事,所以自然是有一套完善的典制法统的,甚至于可以说,一切的礼法,都是围绕着皇位传承延续而出。
  在礼法当中,对于皇位传承自有一套深入人心的规则。
  首先的第一条,就是皇权不能通过抢夺而拿走,那是篡位,更不能凭空产生,那是谋反。
  这一条是最重要的铁律!
  甚至于就连开国之君,百战得天下后,也不会否认前朝的存在,究其根底,就是因为需要从前朝继承其法统。
  当然,大明和其他历朝不同,大明承继的法统是大宋,宋为元灭,而明又承之,恢复宋之山河天下。
  因此天下人才会赞誉太祖皇帝,得位之正无过于此。
  而除了开国之君外,一般来说,皇位的传承只有两种情况是被天下百姓认可的。
  第一,是皇帝在世时立有储君,崩逝后由储君继位,第二,就是皇帝在世时没有储君,遗诏指定新君人选。
  落回到现在的局面,就显得无比棘手。
  一则,现任皇帝还没死仍在,但是被掳走了,自然没有也没办法有什么遗诏,二则,皇帝虽然没有指定储君,但是太后立了一个,储君储君,本就是储备之君王。
  这才是孙太后一直坚持,郕王继位不符合礼法的底气所在。
  但是话又说回来,也先大军压境,真要按着礼法,立一个两岁的小娃娃为君,也不合适,如胡濙之前所说的,礼法重不过江山社稷。
  但是不管怎么说,总要给天下万民一个交代!
  这个交代,就是郕王继位,法统从何而来?
  国势殆危,朝臣拥戴?
  别开玩笑了好吗!
  皇权为天子所有,不是朝臣所有,他们凭什么传承给新君?
  要是只需要国势殆危,朝臣拥戴,就可以另立新君,那被部下强行套上黄袍的赵老大,应该是得位最正的。
  所以不能这么算!
  话说到底,新君的法统需要一个来源,那么这个来源,要么来自于宣宗皇帝,要么来自于如今尚在虏庭的天子。
  新君只能是从他们中的一个的手中接过的皇权,才是名正言顺。
  礼部绞尽脑汁,思量了再三,最终还是选了后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