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节(2 / 4)
女子究竟能做到何种地步,现在大多数人心中,都已经能清晰认知到和体会到,所以也不敢再妄下断言。
不过一路听到这里,突然来了个女词人,却也的确更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注意。他们也更迫切想知道,这位女词人究竟如何。
【说起李清照,她也生活在北宋过,也经历过北宋到南宋的风雨飘摇,还有那国恨家耻,她这一生,从北宋到南宋,从少女时代,到晚年时代,可谓是见证了宋朝的荣辱兴衰,而李清照的所有成就,也与她这一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其实在少女时代,李清照家境很好,她父亲李格非,是苏门的后四学士,旧党中人,她的母亲王氏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很擅长写文章,所以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于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李清照也是从小就很优秀,加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文章写得好,作词也更是个中好手,这妥妥就是古代版“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李清照1
6岁时,写的第一首词,就一下子轰动了当时的文坛。】
【这首词我们也很熟悉,就是开启了李清照词人生涯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骛。】
汉朝未央官,
刘彻不禁嘶了一声,这首词看似简单,寥寥数语,随意而出,但却有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啊。
不简单,这李清照可当真是不简单。
秦王宫,
嬴政倒不是对这词有多少见地和想法,就是又一次见证了这女子的才能和学识。
果真是不比男子差到哪里去。
所以他下定决心创办那女校,从未有过后悔。
这首词一出,别说是刘彻在那里感叹,历朝历代下,确实也有不少文人受到了震撼。主要是这短短几句,言尽而意不尽啊。
美,句子美,境界也美。
果真是能震撼和轰动文坛的一首词。
若是让他们来说,也只余下赞叹的份了。
【这是李清照16岁作的第一首词,质量之高,而在她17岁的时候,作的另一首词,更是评价甚高,且千古流传。】
【这首词就是我们更熟悉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同样是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并且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尤其最后一句的“绿肥红瘦”,堪称是佳词典范,是不是有种画面仿佛生动呈现在眼前的描绘之感?】
【这两首词一出,足以证明李清照的才气。】
【不过李清照可不止有才气,还有胆气呢,比如她年纪轻轻,就敢品评北宋的各个词坛文人,就如我们之前说过的,李清照评价苏轼那一句——“不协音律,句读不葺之诗。”】
【可不止是是苏轼,柳永,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秦观,黄庭坚等文人写的词,可都被李清照品评过。】
【李清照为此写的《词论》,因对这些文人的词多加评判,所以在历史上很是褒贬不一,但却也表达了李清照对于词作风格的观点——即她认为“词别
是一家”,要协同音律,且要有内涵,不能过于俗气等。】
【而也正因为如此观点认知,所以李清照的词作风格,也才是独成一派,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之为“易安体”。】
quot;《词论》,易安体……quot;
苏轼去看那小屏幕中出现的《词论》,和弟弟苏辙一起,不由得对他这位徒孙越发的好奇起来。而后看李清照对于他们这些北宋文人作词的评价—— ↑返回顶部↑
不过一路听到这里,突然来了个女词人,却也的确更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注意。他们也更迫切想知道,这位女词人究竟如何。
【说起李清照,她也生活在北宋过,也经历过北宋到南宋的风雨飘摇,还有那国恨家耻,她这一生,从北宋到南宋,从少女时代,到晚年时代,可谓是见证了宋朝的荣辱兴衰,而李清照的所有成就,也与她这一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其实在少女时代,李清照家境很好,她父亲李格非,是苏门的后四学士,旧党中人,她的母亲王氏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很擅长写文章,所以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于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李清照也是从小就很优秀,加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文章写得好,作词也更是个中好手,这妥妥就是古代版“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李清照1
6岁时,写的第一首词,就一下子轰动了当时的文坛。】
【这首词我们也很熟悉,就是开启了李清照词人生涯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骛。】
汉朝未央官,
刘彻不禁嘶了一声,这首词看似简单,寥寥数语,随意而出,但却有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啊。
不简单,这李清照可当真是不简单。
秦王宫,
嬴政倒不是对这词有多少见地和想法,就是又一次见证了这女子的才能和学识。
果真是不比男子差到哪里去。
所以他下定决心创办那女校,从未有过后悔。
这首词一出,别说是刘彻在那里感叹,历朝历代下,确实也有不少文人受到了震撼。主要是这短短几句,言尽而意不尽啊。
美,句子美,境界也美。
果真是能震撼和轰动文坛的一首词。
若是让他们来说,也只余下赞叹的份了。
【这是李清照16岁作的第一首词,质量之高,而在她17岁的时候,作的另一首词,更是评价甚高,且千古流传。】
【这首词就是我们更熟悉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同样是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并且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尤其最后一句的“绿肥红瘦”,堪称是佳词典范,是不是有种画面仿佛生动呈现在眼前的描绘之感?】
【这两首词一出,足以证明李清照的才气。】
【不过李清照可不止有才气,还有胆气呢,比如她年纪轻轻,就敢品评北宋的各个词坛文人,就如我们之前说过的,李清照评价苏轼那一句——“不协音律,句读不葺之诗。”】
【可不止是是苏轼,柳永,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秦观,黄庭坚等文人写的词,可都被李清照品评过。】
【李清照为此写的《词论》,因对这些文人的词多加评判,所以在历史上很是褒贬不一,但却也表达了李清照对于词作风格的观点——即她认为“词别
是一家”,要协同音律,且要有内涵,不能过于俗气等。】
【而也正因为如此观点认知,所以李清照的词作风格,也才是独成一派,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之为“易安体”。】
quot;《词论》,易安体……quot;
苏轼去看那小屏幕中出现的《词论》,和弟弟苏辙一起,不由得对他这位徒孙越发的好奇起来。而后看李清照对于他们这些北宋文人作词的评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