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2 章(1 / 6)
重新站在戛纳电影节的会场, 金恩和的感觉很复杂。
距离她凭着一腔热血闯进电影圈, 刚刚好是十年整。
假如她当时失败, 就要退回去继续演快餐性质的爱情剧。理想一点, 三四年的时间积攒一定人气,可以尝试接一些有深度的正剧转型。
但无论如何, 在形成自己的表演模式的关键几年里,她是没有机会接受顶级电影导演的指导的。电视演员的表演跟电影演员的表演有着非常大的差别。
她是有一些天分。但是每个行业,有天分的人很多。能获得宝贵机遇做到行业顶尖的, 永远只是凤毛麟角。如果按照公司的计划和资源按部就班,也许她拼了命地努力,也摸不到她十年前在电影圈的起/点。
这很残酷, 但就是现实。
她很感激郑允浩在当年推了她一把。这一步跨出去, 基本等于把她当时刚拥有的一切摧毁重来。即便胆大如她,当年其实也在最后关头退缩了。
那时候她对这个圈子一无所知,是个彻彻底底地圈外人。现在回想起来, 什么都不管就这样冲上去毛遂自荐的自己, 真的无知无畏极了,也幸运极了。
在那之后的几年里,她的运气仿佛坐了火箭。
2004年,她不仅遇到了事业上真正的贵人,被金基德这样厉害的电影大师收入门下,还一举拿下最年轻柏林电影节影后, 一战成名天下知。就连打酱油的《老男孩》都爆冷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成为韩国第一部在戛纳获奖的影片。
2005年, 她再度登上戛纳的舞台。这次她是携两部作品而来。镶边女主的《甜蜜人生》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绝对女主的《弓》意外成为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
未满二十周岁,两年四部作品出现在电影艺术的最高殿堂。在亚洲最顶尖的电影人圈子里,她一时风头无两、炙手可热,谁不认磕她是冉冉升起地天才演员。
随后她远渡日本,从零开始。短暂三年沉寂后,又凭借《入殓师》杀了回来,一口气拿下蒙特利尔电影节最高奖美洲大奖,甚至登上了奥斯卡的领奖台。
但没有人能一直依靠运气,金恩和也不行。
2009年,她与是枝裕和合作《空气人偶》,成为当年戛纳电影节的影后大热门。然而,她却在最后一票之差落选,无缘最佳女演员奖。
从那之后,虽然她出演了很多优秀的电影,合作了很多亚洲最顶尖的导演,但再也没有一部影片入围最顶尖的电影节。
柏林、戛纳、威尼斯,每年她以观众的身份出现、以评委的身份出现,但再也不是带着自己的作品站到赛场上。
也许在世人眼里,她是一直活跃有作品的顶级演员,但只有她心里知道,她阔别这个战场已经足足四年之久。
她已做好全部准备。
这次她不是单枪匹马而来,除了宫崎葵、妻夫木聪等主创,她还有一整个公关团队协助她在戛纳电影节的工作。
公关团队成员的来源很多样,既有电影基金会成员介绍的,也有金基德的长期合作对象,还有日本方面的人。之所以会这么复杂,跟电影的资方来源复杂有关。
金恩和第一次执导电影《向大地头球》时,虽然用的是老师金基德的班底并由金基德亲自担任制片人。但是电影的出品方却是郑允浩出资成立的公司。只是因为挂靠金基德,所以金基德的电影公司成为了联合出品方。
金恩和执导第二部电影《这么近那么远》的时候,出品方依然是郑允浩的公司。后来两人结婚,对他们来说,所产生的影响绝不是有了名分或者公开这么简单。最大的影响是他们名下的资产自动成为夫妻共同财产。
以两人的身家和在各自领域所占有的资源,他们的结合无异于两家中型跨国公司的合并。婚后没几天,郑允浩就直接把电影公司的法人变更给了金恩和。所以现在金恩和不仅是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主演,更是电影的老板。
除此外,《这么近那么远》的联合出品方还有金基德的公司、amuse,以及首次加入金恩和电影资方行列的东宝。
东宝在日本电影领域是无可争议的电影巨头,几乎半数电影都要经过他们之手。金恩和自然跟他们打过很多次交道。
这次她首次尝试执导日本电影,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奔着三大电影节去的,事先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不仅提前一年多就把剧本递到戛纳电影节组委会,听取对方的意见反复修改剧本,事先与举办方打好了关系。而且还尽可能地拉拢多方力量。
比如经由金基德介绍搭上欧洲艺术院线。金基德能屡屡在欧洲电影节有所斩获,跟欧洲方面的关系自然维系的不差。
这些院线跟三大电影节举办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有这些院线存在,电影节评选的电影才有经济来源,才能支撑艺术电影存活;而电影节的名气,又是艺术院线最好的广告,吸引艺术片爱好者走进电影院。 ↑返回顶部↑
距离她凭着一腔热血闯进电影圈, 刚刚好是十年整。
假如她当时失败, 就要退回去继续演快餐性质的爱情剧。理想一点, 三四年的时间积攒一定人气,可以尝试接一些有深度的正剧转型。
但无论如何, 在形成自己的表演模式的关键几年里,她是没有机会接受顶级电影导演的指导的。电视演员的表演跟电影演员的表演有着非常大的差别。
她是有一些天分。但是每个行业,有天分的人很多。能获得宝贵机遇做到行业顶尖的, 永远只是凤毛麟角。如果按照公司的计划和资源按部就班,也许她拼了命地努力,也摸不到她十年前在电影圈的起/点。
这很残酷, 但就是现实。
她很感激郑允浩在当年推了她一把。这一步跨出去, 基本等于把她当时刚拥有的一切摧毁重来。即便胆大如她,当年其实也在最后关头退缩了。
那时候她对这个圈子一无所知,是个彻彻底底地圈外人。现在回想起来, 什么都不管就这样冲上去毛遂自荐的自己, 真的无知无畏极了,也幸运极了。
在那之后的几年里,她的运气仿佛坐了火箭。
2004年,她不仅遇到了事业上真正的贵人,被金基德这样厉害的电影大师收入门下,还一举拿下最年轻柏林电影节影后, 一战成名天下知。就连打酱油的《老男孩》都爆冷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成为韩国第一部在戛纳获奖的影片。
2005年, 她再度登上戛纳的舞台。这次她是携两部作品而来。镶边女主的《甜蜜人生》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绝对女主的《弓》意外成为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
未满二十周岁,两年四部作品出现在电影艺术的最高殿堂。在亚洲最顶尖的电影人圈子里,她一时风头无两、炙手可热,谁不认磕她是冉冉升起地天才演员。
随后她远渡日本,从零开始。短暂三年沉寂后,又凭借《入殓师》杀了回来,一口气拿下蒙特利尔电影节最高奖美洲大奖,甚至登上了奥斯卡的领奖台。
但没有人能一直依靠运气,金恩和也不行。
2009年,她与是枝裕和合作《空气人偶》,成为当年戛纳电影节的影后大热门。然而,她却在最后一票之差落选,无缘最佳女演员奖。
从那之后,虽然她出演了很多优秀的电影,合作了很多亚洲最顶尖的导演,但再也没有一部影片入围最顶尖的电影节。
柏林、戛纳、威尼斯,每年她以观众的身份出现、以评委的身份出现,但再也不是带着自己的作品站到赛场上。
也许在世人眼里,她是一直活跃有作品的顶级演员,但只有她心里知道,她阔别这个战场已经足足四年之久。
她已做好全部准备。
这次她不是单枪匹马而来,除了宫崎葵、妻夫木聪等主创,她还有一整个公关团队协助她在戛纳电影节的工作。
公关团队成员的来源很多样,既有电影基金会成员介绍的,也有金基德的长期合作对象,还有日本方面的人。之所以会这么复杂,跟电影的资方来源复杂有关。
金恩和第一次执导电影《向大地头球》时,虽然用的是老师金基德的班底并由金基德亲自担任制片人。但是电影的出品方却是郑允浩出资成立的公司。只是因为挂靠金基德,所以金基德的电影公司成为了联合出品方。
金恩和执导第二部电影《这么近那么远》的时候,出品方依然是郑允浩的公司。后来两人结婚,对他们来说,所产生的影响绝不是有了名分或者公开这么简单。最大的影响是他们名下的资产自动成为夫妻共同财产。
以两人的身家和在各自领域所占有的资源,他们的结合无异于两家中型跨国公司的合并。婚后没几天,郑允浩就直接把电影公司的法人变更给了金恩和。所以现在金恩和不仅是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主演,更是电影的老板。
除此外,《这么近那么远》的联合出品方还有金基德的公司、amuse,以及首次加入金恩和电影资方行列的东宝。
东宝在日本电影领域是无可争议的电影巨头,几乎半数电影都要经过他们之手。金恩和自然跟他们打过很多次交道。
这次她首次尝试执导日本电影,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奔着三大电影节去的,事先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不仅提前一年多就把剧本递到戛纳电影节组委会,听取对方的意见反复修改剧本,事先与举办方打好了关系。而且还尽可能地拉拢多方力量。
比如经由金基德介绍搭上欧洲艺术院线。金基德能屡屡在欧洲电影节有所斩获,跟欧洲方面的关系自然维系的不差。
这些院线跟三大电影节举办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有这些院线存在,电影节评选的电影才有经济来源,才能支撑艺术电影存活;而电影节的名气,又是艺术院线最好的广告,吸引艺术片爱好者走进电影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