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选对方向的前提,是认清自己(1 / 6)
08
选对方向的前提,是认清自己
谨防让“别人家的孩子”压灭自己
身在中国家庭,大多数人从小就有一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几乎是完美的化身,不但学习好,而且才艺佳。次次考试第一,年年成绩优秀。不但有好工作,还家务厨艺样样精通。
他最常出现的地方就是我们父母的口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训斥:“你看看那谁家的小谁,你要有人家一半好,我也省心了。”时间一长,在这种比较下,我们变得越来越没自信,甚至因此丧失了前进的动力,认为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无论如何都比不上人家。
李林深受“别人家孩子”的毒害,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不是别人,正是他表哥。从小到大,无论是在父母眼中还是在老师眼中,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脾气性格,他表哥都比他优秀得多。所以当他妈教训他时,总是不忘拿他表哥说事。
后来他和表哥先后升上高中,表哥一如既往的是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李林倒也不甘落后,凭借叛逆的性格和各种稀奇古怪的造型,倒也勉强算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高中毕业时,他表哥不负众望考上了个名牌大学,而他只是勉强考了个普通本科。一整个暑假,他的耳根子就没清净过,似乎这一次考试就已经预示着他以后注定一事无成。
不过也正是因为那次暑假,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因为他觉得自己很不甘心,凭什么因为一次考试就说他永远都不如他表哥。所以,当正式迈入大学校门后,他一反平时放浪形骸的姿态,开始努力活跃在各个社团中,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攻读各种平面设计的书籍。他脑袋活,创意多,每次设计出来什么东西就寄给各大创意公司。所以,当他毕业时,已经在这方面小有名气,成功地被一家著名设计公司录取了。
至于他的表哥,虽也在另一家著名公司供职,但挣的也没比他多到哪儿去。
后来,一个朋友揶揄他说:“这下在你表哥面前扬眉吐气了吧?”他们原以为按照李林的个性,肯定要大肆自夸一番。结果没想到,他难得正经地说道:“在我二十岁以前,一直不喜欢我表哥,无论做什么事,都巴不得他倒霉。可是现在,我却不会那样想了。其实,我能理解父母的苦心,他们夸赞别人家的孩子是为了激励我们。不过现实情况往往适得其反,因为他们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好,结果因为这种比较,很多人不但不能奋发图强,反而会变得越来越自卑,认为自己再如何努力也没有用了。我就有过这种感受,虽然我在父母面前故意表现得十分叛逆,可一见了我表哥,我却总觉得自惭形秽,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可能都赶不上他了。既然这样,那我还努力个什么劲儿啊。所以有一阵子,我特别消极。不过好在后来我想通了,其实,我根本没必要非得和他比,我的努力应该是为了我自己。”
李林的话引来朋友们的一阵调笑,竟然还装上思想家了。不过不得不承认,他说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确实有很多人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总觉得在别人面前矮了一头,甚至因此不愿意再拼搏向前。因为他们总是认为,无论自己再如何努力,终究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一个人一旦有这种消极的自卑心理,再想让他积极主动地向前就很难了。不知不觉中,他就会将自己全盘否定,即便工作中做出什么成绩,他也会对自己充满怀疑。
196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被颁给了莫里斯·威尔金斯、弗朗西斯·克里克和杰姆斯·沃森,他们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标志着生物时代的开端。
然而,随着这个奖项的颁布,有很多人为英国女科学家罗沙琳德·弗兰克林感到惋惜,因为这一伟大的荣誉原本应该属于她。
早在1951年,通过自己拍摄的极为清晰的dna(脱氧核酸)的x射线衍射照片,她就已经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甚至还曾为此举行过一次报告会。可是,没过多久,这一假说却被她放弃了。因为这位生性自卑多疑的科学家总是对自己的论点充满怀疑,她并不敢确定它们是否真的可靠。所以,她最终只能与这一伟大的荣誉失之交臂。
从女科学家罗沙琳德·弗兰克林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总是对自身充满怀疑的人要想获得成功十分困难。当别人为了创造出的成绩大声欢呼时,她却在心里自言自语说:“这是我干的吗?我根本没那个能力,既然我没那个能力,得出的这个结论肯定不准确。”正是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让罗沙琳德·弗兰克林放弃了自己的结论,在成功的大门外面转身后退。
除了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让我们很难获得成功外,自卑还可能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一个长期自卑的人大脑皮层总是处于抑制状态,绝少有欢乐和愉快的良性刺激转换,中枢系统比较麻木。这样一来,身体的各项功能都无法得到很好的协调,也就无法发挥各自的作用。与此同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会失去常态,有害的激素随着分泌增多,免疫系统功能和抗病功能都会下降。因此,自卑的人很容易出现焦虑、乏力、食欲不振、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所以,无论是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是为了让我们能更积极地向前、更好地取得成功,都应该努力克服这种自卑心理:
首先,我们在评价自己时,应该尽量保持客观,不应过高但也不能过低,更不应该以“别人家的孩子”为衡量标准。要知道“别人家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也许某一时刻,在其他人那里,我们也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其次,当我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时,可以努力回忆自己过去成功的经历,这样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信心。
再次,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无论何事,如果光想不做,那就不可能成功。所以,我们要努力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每一次行动的成功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建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最后,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写在纸上,然后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它们。既不自欺欺人,也不看得过于严重。长处无疑会提高我们的自信,短处也能提醒我们应该弥补哪方面的不足。而且在评价自己时尽力避免使用那些什么“我不行”、“我做不到”之类的消极用语。这类用语除了摧毁你的自信心,毫无益处。你应该多说一些肯定句,例如“我一定做得到”、“没什么能难得倒我”。
如果我们想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那就必须克服自卑心理,别让它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只有克服自卑心理,我们才能更积极自信地面对人生。只有克服自卑心理,我们才能更积极努力地为明天拼搏奋进。
坚持自我,不盲从
英国有句谚语说:“一个人不听劝告不好,但若听任何劝告,则是一千倍的不好。”
一个人如果不听别人的劝告,就很容易故步自封、难以取得进步。一个人如果谁的劝告都听,就会盲目跟从别人,丧失自我。
有位年轻人刚刚辞了工作,打算用自己这几年攒下的积蓄创业。他考察了很多项目,最后发现还是餐饮业比较好发展。于是,他打算自己出钱,开一个饭庄。
说干就干,没过多久,饭庄建成了,虽然没有多大,但装修精致,菜品也不少。然而,3个月过去了,饭庄的生意并不好。沮丧的年轻人向朋友诉苦,朋友一边安慰他,一边给他出谋划策:“现在大家请客都愿意去吃自助餐,价格实惠,想吃什么都有。像过去那样,总是一板一眼地坐在饭桌上吃饭啊,太没意思了。所以我看,你不如也把饭庄改成自助餐厅吧。”
年轻人听后觉得有理,于是回去对饭庄再次进行整修,花了不少钱,添了很多餐具和设备,店里的装潢也改了。然而,营业一段时间后,生意并没见好转。 ↑返回顶部↑
选对方向的前提,是认清自己
谨防让“别人家的孩子”压灭自己
身在中国家庭,大多数人从小就有一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几乎是完美的化身,不但学习好,而且才艺佳。次次考试第一,年年成绩优秀。不但有好工作,还家务厨艺样样精通。
他最常出现的地方就是我们父母的口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训斥:“你看看那谁家的小谁,你要有人家一半好,我也省心了。”时间一长,在这种比较下,我们变得越来越没自信,甚至因此丧失了前进的动力,认为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无论如何都比不上人家。
李林深受“别人家孩子”的毒害,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不是别人,正是他表哥。从小到大,无论是在父母眼中还是在老师眼中,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脾气性格,他表哥都比他优秀得多。所以当他妈教训他时,总是不忘拿他表哥说事。
后来他和表哥先后升上高中,表哥一如既往的是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李林倒也不甘落后,凭借叛逆的性格和各种稀奇古怪的造型,倒也勉强算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高中毕业时,他表哥不负众望考上了个名牌大学,而他只是勉强考了个普通本科。一整个暑假,他的耳根子就没清净过,似乎这一次考试就已经预示着他以后注定一事无成。
不过也正是因为那次暑假,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因为他觉得自己很不甘心,凭什么因为一次考试就说他永远都不如他表哥。所以,当正式迈入大学校门后,他一反平时放浪形骸的姿态,开始努力活跃在各个社团中,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攻读各种平面设计的书籍。他脑袋活,创意多,每次设计出来什么东西就寄给各大创意公司。所以,当他毕业时,已经在这方面小有名气,成功地被一家著名设计公司录取了。
至于他的表哥,虽也在另一家著名公司供职,但挣的也没比他多到哪儿去。
后来,一个朋友揶揄他说:“这下在你表哥面前扬眉吐气了吧?”他们原以为按照李林的个性,肯定要大肆自夸一番。结果没想到,他难得正经地说道:“在我二十岁以前,一直不喜欢我表哥,无论做什么事,都巴不得他倒霉。可是现在,我却不会那样想了。其实,我能理解父母的苦心,他们夸赞别人家的孩子是为了激励我们。不过现实情况往往适得其反,因为他们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好,结果因为这种比较,很多人不但不能奋发图强,反而会变得越来越自卑,认为自己再如何努力也没有用了。我就有过这种感受,虽然我在父母面前故意表现得十分叛逆,可一见了我表哥,我却总觉得自惭形秽,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可能都赶不上他了。既然这样,那我还努力个什么劲儿啊。所以有一阵子,我特别消极。不过好在后来我想通了,其实,我根本没必要非得和他比,我的努力应该是为了我自己。”
李林的话引来朋友们的一阵调笑,竟然还装上思想家了。不过不得不承认,他说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确实有很多人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总觉得在别人面前矮了一头,甚至因此不愿意再拼搏向前。因为他们总是认为,无论自己再如何努力,终究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一个人一旦有这种消极的自卑心理,再想让他积极主动地向前就很难了。不知不觉中,他就会将自己全盘否定,即便工作中做出什么成绩,他也会对自己充满怀疑。
196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被颁给了莫里斯·威尔金斯、弗朗西斯·克里克和杰姆斯·沃森,他们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标志着生物时代的开端。
然而,随着这个奖项的颁布,有很多人为英国女科学家罗沙琳德·弗兰克林感到惋惜,因为这一伟大的荣誉原本应该属于她。
早在1951年,通过自己拍摄的极为清晰的dna(脱氧核酸)的x射线衍射照片,她就已经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甚至还曾为此举行过一次报告会。可是,没过多久,这一假说却被她放弃了。因为这位生性自卑多疑的科学家总是对自己的论点充满怀疑,她并不敢确定它们是否真的可靠。所以,她最终只能与这一伟大的荣誉失之交臂。
从女科学家罗沙琳德·弗兰克林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总是对自身充满怀疑的人要想获得成功十分困难。当别人为了创造出的成绩大声欢呼时,她却在心里自言自语说:“这是我干的吗?我根本没那个能力,既然我没那个能力,得出的这个结论肯定不准确。”正是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让罗沙琳德·弗兰克林放弃了自己的结论,在成功的大门外面转身后退。
除了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让我们很难获得成功外,自卑还可能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一个长期自卑的人大脑皮层总是处于抑制状态,绝少有欢乐和愉快的良性刺激转换,中枢系统比较麻木。这样一来,身体的各项功能都无法得到很好的协调,也就无法发挥各自的作用。与此同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会失去常态,有害的激素随着分泌增多,免疫系统功能和抗病功能都会下降。因此,自卑的人很容易出现焦虑、乏力、食欲不振、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所以,无论是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是为了让我们能更积极地向前、更好地取得成功,都应该努力克服这种自卑心理:
首先,我们在评价自己时,应该尽量保持客观,不应过高但也不能过低,更不应该以“别人家的孩子”为衡量标准。要知道“别人家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也许某一时刻,在其他人那里,我们也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其次,当我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时,可以努力回忆自己过去成功的经历,这样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信心。
再次,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无论何事,如果光想不做,那就不可能成功。所以,我们要努力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每一次行动的成功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建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最后,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写在纸上,然后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它们。既不自欺欺人,也不看得过于严重。长处无疑会提高我们的自信,短处也能提醒我们应该弥补哪方面的不足。而且在评价自己时尽力避免使用那些什么“我不行”、“我做不到”之类的消极用语。这类用语除了摧毁你的自信心,毫无益处。你应该多说一些肯定句,例如“我一定做得到”、“没什么能难得倒我”。
如果我们想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那就必须克服自卑心理,别让它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只有克服自卑心理,我们才能更积极自信地面对人生。只有克服自卑心理,我们才能更积极努力地为明天拼搏奋进。
坚持自我,不盲从
英国有句谚语说:“一个人不听劝告不好,但若听任何劝告,则是一千倍的不好。”
一个人如果不听别人的劝告,就很容易故步自封、难以取得进步。一个人如果谁的劝告都听,就会盲目跟从别人,丧失自我。
有位年轻人刚刚辞了工作,打算用自己这几年攒下的积蓄创业。他考察了很多项目,最后发现还是餐饮业比较好发展。于是,他打算自己出钱,开一个饭庄。
说干就干,没过多久,饭庄建成了,虽然没有多大,但装修精致,菜品也不少。然而,3个月过去了,饭庄的生意并不好。沮丧的年轻人向朋友诉苦,朋友一边安慰他,一边给他出谋划策:“现在大家请客都愿意去吃自助餐,价格实惠,想吃什么都有。像过去那样,总是一板一眼地坐在饭桌上吃饭啊,太没意思了。所以我看,你不如也把饭庄改成自助餐厅吧。”
年轻人听后觉得有理,于是回去对饭庄再次进行整修,花了不少钱,添了很多餐具和设备,店里的装潢也改了。然而,营业一段时间后,生意并没见好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