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1 / 4)
在赵九福进入户部之前,不少人都等着看笑话,一部人是期待李松仁来一个临死反扑,就算弄不死赵九福也弄得他灰头土脸才好。
这般一来赵九福在琼州府的神话就会被打破,谁都会知道这位赵大人不是万能的,皇帝对他的宠信就是带着偏爱,这位也不是有真本事的人。
而另外有一部分人是觉得赵九福这么能干的人,一旦进入户部肯定就会开始夺权,要知道当年李松仁可为难过赵九福,还给顾家下过绊子,谁不知道赵九福与顾家老师的关系极好,这般下来他能对李松仁有什么好印象就怪了。
虽然现在李松仁看着比较低调,一副老实人的样子,但在朝为官的谁不知道这位的秉性,那可绝对不是个好相处的人,赵九福想要把他彻底架空的话,两人岂不是会闹起来。
这要是直接闹开了可就好玩了,户部可是朝廷的门户,国库最重要的地方,这两位直接闹掰了才最好,其他人才有可乘之机。
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赵九福进入户部的第一日,就大张旗鼓的去拜见了李松仁,那态度要多尊敬就多尊敬,要不是朝中人人都知道他们俩的矛盾,怕都要误会他们俩有什么良好的私人关系了。
赵九福却不只是装装样子,他跟李松仁确实是有过龃龉,但说到底并没有深仇大恨,皇帝并没有直接把李松仁撤下,可见他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既然皇帝不打算走简单粗暴路线的,他何必上赶着跟人交恶,相比起来,不过是将自己的姿态放低一些,就能让李松仁松一口气,反倒是帮他融入到户部之中,这岂不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情,赵九福觉得自己是聪明人,可不能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自从之前赵九福的调令下来之后,户部这边也是人心惶惶,如今还能留在户部的人其实基本上没有大问题,但这也不能掩盖住他们基本上都是李松仁一手提拔起来的。
以前在户部这是优势,现在却成了劣势,不能说他们都是白眼狼,但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前程和仕途考虑,生怕赵九福新官上任三把火,直接烧到了他们头顶。
于是在赵九福刚来的这几日,上头的李松仁对他客客气气,简直就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副带着自家晚辈接手事业的状态。
而下头的官员别说是下绊子了,一个个恨不得价格本分两个字贴在额头上,再没有这么老实规矩的时候 ,乖巧的模样简直要跟家里头的赵顺灏儿作对比。
赵九福也是知道他们的心态的,对此也不安慰宽解,只当这一切都是常态来对付,别的不提,现在户部的工作状态才是最佳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户部的人却不知道赵九福的想法,他们缓过神来之后,却发现原来老上司跟新领导哥俩好了,那时不时碰面的样子,就跟爷孙俩似的。
倒是有人在发现赵九福还算好说哈,并没有随便挑刺之后打算作妖,但赵九福脾气好,却不是任人阳奉阴违之人,但凡发现这样的人,第一次就警告,第二次就处罚,若是有人敢犯下第三次的话,等待他的绝不是好下场。
有了出头鸟被狠狠教训之后,一开始因为赵九福的和善而慢慢懈怠的那些人,又开始绷紧了自己的皮,生怕什么时候犯了错。
李松仁左右是不会支持他们了,渐渐的这些官员发现现在也还不错,赵九福并不是一个十分苛刻人,只要你把手里头的事情做好了,其他的他不会多管。
相处的时间久了,他们便也知道赵九福的性格了,与李松仁看着和善,其实是个小肚鸡肠容不得人的相比,赵九福就大气多了,他不但喜欢下属能干,还一点儿也不占功劳,在他来了之后,户部官员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时候都多了。
相比起仕途来,赵九福定下来的条条道道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以容忍了,毕竟跟着这位干将来有可能升官发财。
赵九福这段时间是真的忙碌,李松仁生怕自己被皇帝追责,恨不得将所有的事情都推到赵九福这边,户部现在右侍郎的位置空悬,赵九福自然忙得脚不沾地。
第224章 人人都问我要钱
在成为户部左侍郎之前,赵九福一直觉得大周朝算是较为富裕的国家,这并不是他自己的妄想,虽说老皇帝在最后有些糊涂,但不得不说他是一个仁慈的君主,对朝臣如此,对百姓也是如此,减税的政策时有发生。
就说当年赵九福还在陈家村的时候吧,十里八乡不说富裕到顿顿鱼肉,但大部分人家还是能够填饱肚子的,在赵九福的肥田政策推广之后,百姓家里头的日子就更加好过。
吃饱穿暖,在工业并不算发达的年代已经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了,大周朝在结束战乱之后还算是风调雨顺,几个上位的皇帝也并未穷奢极欲。
等成了官员之后,赵九福对朝政更加了解了一些,这些年琼州府的税收就不少了,所以在他的印象之中,皇帝的内库是不是丰裕他不知道,但猜想国库肯定是东西不少的。
毕竟这些年大周朝并未打仗,虽说也没有削减兵部那边的支持,但在整体王国正向发展的情况下,怎么样也不该穷酸才是。
只可惜美好的幻想永远是幻想,赵九福到户部之后的第三日,就在李松仁手中看到了国库的总余额,看了第一眼赵九福几乎怀疑自己看错了,他忍不住眯了眯眼睛,抬头问自己的顶头上司:“李尚书,这,这银钱是不是算错了?”
李松仁呵呵一笑,只可惜这段时间他夜不能寐瘦了许多,看着也不像是以前那么和善了,不然笑容肯定很像弥勒佛:“赵大人有所不知,大周朝的税收虽然不错,但一年年的朝廷的支出也不少,您这几日仔细看看就明白了。”
赵九福一开始还想着,是不是在先帝期间,李松仁玩忽职守贪污枉法,所以才让国库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但等他仔细的一笔一笔核对下去,去有些无奈起来。
不是因为这些账目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而是这些账目实在是太正常了,以至于他翻来覆去的检查,也查不出什么问题来。 ↑返回顶部↑
这般一来赵九福在琼州府的神话就会被打破,谁都会知道这位赵大人不是万能的,皇帝对他的宠信就是带着偏爱,这位也不是有真本事的人。
而另外有一部分人是觉得赵九福这么能干的人,一旦进入户部肯定就会开始夺权,要知道当年李松仁可为难过赵九福,还给顾家下过绊子,谁不知道赵九福与顾家老师的关系极好,这般下来他能对李松仁有什么好印象就怪了。
虽然现在李松仁看着比较低调,一副老实人的样子,但在朝为官的谁不知道这位的秉性,那可绝对不是个好相处的人,赵九福想要把他彻底架空的话,两人岂不是会闹起来。
这要是直接闹开了可就好玩了,户部可是朝廷的门户,国库最重要的地方,这两位直接闹掰了才最好,其他人才有可乘之机。
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赵九福进入户部的第一日,就大张旗鼓的去拜见了李松仁,那态度要多尊敬就多尊敬,要不是朝中人人都知道他们俩的矛盾,怕都要误会他们俩有什么良好的私人关系了。
赵九福却不只是装装样子,他跟李松仁确实是有过龃龉,但说到底并没有深仇大恨,皇帝并没有直接把李松仁撤下,可见他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既然皇帝不打算走简单粗暴路线的,他何必上赶着跟人交恶,相比起来,不过是将自己的姿态放低一些,就能让李松仁松一口气,反倒是帮他融入到户部之中,这岂不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情,赵九福觉得自己是聪明人,可不能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自从之前赵九福的调令下来之后,户部这边也是人心惶惶,如今还能留在户部的人其实基本上没有大问题,但这也不能掩盖住他们基本上都是李松仁一手提拔起来的。
以前在户部这是优势,现在却成了劣势,不能说他们都是白眼狼,但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前程和仕途考虑,生怕赵九福新官上任三把火,直接烧到了他们头顶。
于是在赵九福刚来的这几日,上头的李松仁对他客客气气,简直就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副带着自家晚辈接手事业的状态。
而下头的官员别说是下绊子了,一个个恨不得价格本分两个字贴在额头上,再没有这么老实规矩的时候 ,乖巧的模样简直要跟家里头的赵顺灏儿作对比。
赵九福也是知道他们的心态的,对此也不安慰宽解,只当这一切都是常态来对付,别的不提,现在户部的工作状态才是最佳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户部的人却不知道赵九福的想法,他们缓过神来之后,却发现原来老上司跟新领导哥俩好了,那时不时碰面的样子,就跟爷孙俩似的。
倒是有人在发现赵九福还算好说哈,并没有随便挑刺之后打算作妖,但赵九福脾气好,却不是任人阳奉阴违之人,但凡发现这样的人,第一次就警告,第二次就处罚,若是有人敢犯下第三次的话,等待他的绝不是好下场。
有了出头鸟被狠狠教训之后,一开始因为赵九福的和善而慢慢懈怠的那些人,又开始绷紧了自己的皮,生怕什么时候犯了错。
李松仁左右是不会支持他们了,渐渐的这些官员发现现在也还不错,赵九福并不是一个十分苛刻人,只要你把手里头的事情做好了,其他的他不会多管。
相处的时间久了,他们便也知道赵九福的性格了,与李松仁看着和善,其实是个小肚鸡肠容不得人的相比,赵九福就大气多了,他不但喜欢下属能干,还一点儿也不占功劳,在他来了之后,户部官员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时候都多了。
相比起仕途来,赵九福定下来的条条道道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以容忍了,毕竟跟着这位干将来有可能升官发财。
赵九福这段时间是真的忙碌,李松仁生怕自己被皇帝追责,恨不得将所有的事情都推到赵九福这边,户部现在右侍郎的位置空悬,赵九福自然忙得脚不沾地。
第224章 人人都问我要钱
在成为户部左侍郎之前,赵九福一直觉得大周朝算是较为富裕的国家,这并不是他自己的妄想,虽说老皇帝在最后有些糊涂,但不得不说他是一个仁慈的君主,对朝臣如此,对百姓也是如此,减税的政策时有发生。
就说当年赵九福还在陈家村的时候吧,十里八乡不说富裕到顿顿鱼肉,但大部分人家还是能够填饱肚子的,在赵九福的肥田政策推广之后,百姓家里头的日子就更加好过。
吃饱穿暖,在工业并不算发达的年代已经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了,大周朝在结束战乱之后还算是风调雨顺,几个上位的皇帝也并未穷奢极欲。
等成了官员之后,赵九福对朝政更加了解了一些,这些年琼州府的税收就不少了,所以在他的印象之中,皇帝的内库是不是丰裕他不知道,但猜想国库肯定是东西不少的。
毕竟这些年大周朝并未打仗,虽说也没有削减兵部那边的支持,但在整体王国正向发展的情况下,怎么样也不该穷酸才是。
只可惜美好的幻想永远是幻想,赵九福到户部之后的第三日,就在李松仁手中看到了国库的总余额,看了第一眼赵九福几乎怀疑自己看错了,他忍不住眯了眯眼睛,抬头问自己的顶头上司:“李尚书,这,这银钱是不是算错了?”
李松仁呵呵一笑,只可惜这段时间他夜不能寐瘦了许多,看着也不像是以前那么和善了,不然笑容肯定很像弥勒佛:“赵大人有所不知,大周朝的税收虽然不错,但一年年的朝廷的支出也不少,您这几日仔细看看就明白了。”
赵九福一开始还想着,是不是在先帝期间,李松仁玩忽职守贪污枉法,所以才让国库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但等他仔细的一笔一笔核对下去,去有些无奈起来。
不是因为这些账目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而是这些账目实在是太正常了,以至于他翻来覆去的检查,也查不出什么问题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