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3 / 4)
“你有什么项目?”不到基层不知道基层的难,他没来这里之前一直生活在帝京圈子里,就算是去冰城,那也是老工业基地,他去的时候正是赶上最后的余晖,乱归乱条件并不差。到了甘肃才知道天下竟有这么穷的地方,不光是穷,自然条件也极为恶劣。
“你那个地方我知道,你在那边发展得还行,要说项目我真有,可你走了呢?我怕我的投资砸那里。”薛琳知道不会砸的,那个地方未来可期。说起来历史真得转了个弯,在薛琳的记忆里,改变那里面貌的是另一个人,按时间推算应该是丁晟的后任,可说起来国家的政策扶持是一样的,丁晟也确实是个有能力有能量的人,丁晟不过是把时间线向前推了两年而已。
“不会,我用丁家的名义担保。”
“一周之后我派个团队过去。”早在知道丁晟“自找苦吃”放着市级的副市长不做,找了个超级贫困县做县委书记开始,她就在谋划了,丁晟所图不小,她的所图同样不小。
她要做的是种植业,甘肃那地方干旱少雨,但适合一些特殊作物,一直没人在这方面赚钱,是因为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相关技术,她打算在那边“种田”,以公司的形式包荒漠,种植自己从系统里兑换出来的一种作物苁蓉。系统提供的种子是后世经过改良的种子,比现有的种子更适应环境,出产品质更高。
“建工厂?”
“不,种植。”建工厂?开玩笑,她会把工厂建在那里吗?钱多啊。
丁晟眼睛亮了起来,种植?“种什么?”
“得看我派去的专家评估的结果,要是适宜的话,造福一方是没问题的。”21世纪最赚钱的产业是什么?教育?医疗?电商?以上皆是,以上皆否,最赚钱的是保健品!只要种植出来了苁蓉,深加工开发出成熟的保健品,沙子薛琳都能卖出钻石的价,更何况是苁蓉。
第174章 转折
老百姓经常说钱还能下崽子?钱还真能下崽子, 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只要眼光够准胆子够大, 钱生钱的速度远超过平常人的想象。
现在你问薛琳有多少钱,她自己都不知道,外界也不知情, 但就算是如此,她公开的财富已经将她拱上了华人五十大富豪榜。
uu网上市, 她拥有阿里妈妈、谷哥、苹果、企鹅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 这些财产每年要在上市公司的年报中体现, 报章杂志加一加就知道数额了,在排行榜上这家杂志还刻意提及这些公开的财富只是她财富帝国的冰山一角。
薛琳对此不置可否, 依旧“低调”地过自己的小日子,有时候甚至会亲自去农贸市场买菜, 为了一两毛钱跟商贩讨价还价, 钱不是问题, 时间也不是, 她只是很享受这种市井小民的生活。
龙泉被她这种生活态度感染, 只要没有重要的事也不像过去一样经常加班,正点下班的时间越来越多,周末两人会一起跑步、骑自行车、去近郊郊游。
“钱呢,是赚不完的。”将自行车停到半山腰的路边,薛琳找了块石头坐了下来, 随手采了一朵小花,“财富并不能使人快乐。”
此时要是有人录象, 将这一段话传到互联网上,没准儿她会提前十几年成为“全民公敌”,可她说得是实话。做了那么多年首富夫人,没有比她更了解这一句话的含义了。
只不过到了她这一步,想要真正退休放下一切是不可能的,她手下的员工,算是工厂的工人要有上万了,这些人都指着她吃饭呢。
更何况还有系统一直在背后督促她继续努力赚钱,据系统所说,张少彬的房地产帝国已经进入了迅速扩张时期,他除了房地产开发之外,还建立了大型建筑相关产业基地,专门生产节能环保建材,已经申请了数十项全球专例,得到国家大笔的环保补贴,他现在的房地产项目,对外宣传都是绿色、节能、环保、健康面向未来的绿色人居工程。
更不用说他开发的购物中心全国开花,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到处都有他的项目。
薛琳知道,自己看似遥遥领先,再过十年二十年,张少彬手下的项目不断随着房地产价格的飞升几何式增值,自己很有可能会“输”。
“你在想什么?”龙泉递给她一条毛巾。
“没什么。”薛琳擦了擦汗,“过去不停地工作没觉得,现在忽然闲下来,有点累。”
龙泉知道薛琳没说实话,也没有勉强她,只是坐在她的身边,让她靠着自己,“累了就睡会儿。”他摸了摸薛琳汗湿的头发,帮她将头发理好。
“没达到那种程度。”薛琳靠着他看向山脚下的村子,“这个村子叫什么来着?”
“我看看啊。”龙泉拿出地图,“叫靠山村。”华夏的村子取名字大多是这个套路。
“这地方挺好的,山清水秀,一路上我们过来看见好几波出来骑行的了,要是这个村子把路修一修,房子归整一下,做农家乐会很赚钱。”这就是成功人士和普通人的不同了,成功人士的“职业病”就是喜欢到处去找赚钱的项目。只不过这个项目对薛氏来讲太小了。
龙泉也点头,“所谓靠山吃山,这里算是靠山也靠城,现在城市人压力都大,假期频繁但是长假少,周末只能在帝京周边走一走,这个地方得天独厚啊。”
两个身价好几十个亿的大老板,歇着脚的工夫拿着地图对着山坡下的小山村规划了起来,甚至偶尔有些争执。
“你忽略了成本投入,你规划的项目虽然好,但每家至少要投入六万多元,根据最新的资料统计,就算是在京郊,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也不过是四千多元,一下子投入六万多,对农民来讲太过冒险。” ↑返回顶部↑
“你那个地方我知道,你在那边发展得还行,要说项目我真有,可你走了呢?我怕我的投资砸那里。”薛琳知道不会砸的,那个地方未来可期。说起来历史真得转了个弯,在薛琳的记忆里,改变那里面貌的是另一个人,按时间推算应该是丁晟的后任,可说起来国家的政策扶持是一样的,丁晟也确实是个有能力有能量的人,丁晟不过是把时间线向前推了两年而已。
“不会,我用丁家的名义担保。”
“一周之后我派个团队过去。”早在知道丁晟“自找苦吃”放着市级的副市长不做,找了个超级贫困县做县委书记开始,她就在谋划了,丁晟所图不小,她的所图同样不小。
她要做的是种植业,甘肃那地方干旱少雨,但适合一些特殊作物,一直没人在这方面赚钱,是因为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相关技术,她打算在那边“种田”,以公司的形式包荒漠,种植自己从系统里兑换出来的一种作物苁蓉。系统提供的种子是后世经过改良的种子,比现有的种子更适应环境,出产品质更高。
“建工厂?”
“不,种植。”建工厂?开玩笑,她会把工厂建在那里吗?钱多啊。
丁晟眼睛亮了起来,种植?“种什么?”
“得看我派去的专家评估的结果,要是适宜的话,造福一方是没问题的。”21世纪最赚钱的产业是什么?教育?医疗?电商?以上皆是,以上皆否,最赚钱的是保健品!只要种植出来了苁蓉,深加工开发出成熟的保健品,沙子薛琳都能卖出钻石的价,更何况是苁蓉。
第174章 转折
老百姓经常说钱还能下崽子?钱还真能下崽子, 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只要眼光够准胆子够大, 钱生钱的速度远超过平常人的想象。
现在你问薛琳有多少钱,她自己都不知道,外界也不知情, 但就算是如此,她公开的财富已经将她拱上了华人五十大富豪榜。
uu网上市, 她拥有阿里妈妈、谷哥、苹果、企鹅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 这些财产每年要在上市公司的年报中体现, 报章杂志加一加就知道数额了,在排行榜上这家杂志还刻意提及这些公开的财富只是她财富帝国的冰山一角。
薛琳对此不置可否, 依旧“低调”地过自己的小日子,有时候甚至会亲自去农贸市场买菜, 为了一两毛钱跟商贩讨价还价, 钱不是问题, 时间也不是, 她只是很享受这种市井小民的生活。
龙泉被她这种生活态度感染, 只要没有重要的事也不像过去一样经常加班,正点下班的时间越来越多,周末两人会一起跑步、骑自行车、去近郊郊游。
“钱呢,是赚不完的。”将自行车停到半山腰的路边,薛琳找了块石头坐了下来, 随手采了一朵小花,“财富并不能使人快乐。”
此时要是有人录象, 将这一段话传到互联网上,没准儿她会提前十几年成为“全民公敌”,可她说得是实话。做了那么多年首富夫人,没有比她更了解这一句话的含义了。
只不过到了她这一步,想要真正退休放下一切是不可能的,她手下的员工,算是工厂的工人要有上万了,这些人都指着她吃饭呢。
更何况还有系统一直在背后督促她继续努力赚钱,据系统所说,张少彬的房地产帝国已经进入了迅速扩张时期,他除了房地产开发之外,还建立了大型建筑相关产业基地,专门生产节能环保建材,已经申请了数十项全球专例,得到国家大笔的环保补贴,他现在的房地产项目,对外宣传都是绿色、节能、环保、健康面向未来的绿色人居工程。
更不用说他开发的购物中心全国开花,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到处都有他的项目。
薛琳知道,自己看似遥遥领先,再过十年二十年,张少彬手下的项目不断随着房地产价格的飞升几何式增值,自己很有可能会“输”。
“你在想什么?”龙泉递给她一条毛巾。
“没什么。”薛琳擦了擦汗,“过去不停地工作没觉得,现在忽然闲下来,有点累。”
龙泉知道薛琳没说实话,也没有勉强她,只是坐在她的身边,让她靠着自己,“累了就睡会儿。”他摸了摸薛琳汗湿的头发,帮她将头发理好。
“没达到那种程度。”薛琳靠着他看向山脚下的村子,“这个村子叫什么来着?”
“我看看啊。”龙泉拿出地图,“叫靠山村。”华夏的村子取名字大多是这个套路。
“这地方挺好的,山清水秀,一路上我们过来看见好几波出来骑行的了,要是这个村子把路修一修,房子归整一下,做农家乐会很赚钱。”这就是成功人士和普通人的不同了,成功人士的“职业病”就是喜欢到处去找赚钱的项目。只不过这个项目对薛氏来讲太小了。
龙泉也点头,“所谓靠山吃山,这里算是靠山也靠城,现在城市人压力都大,假期频繁但是长假少,周末只能在帝京周边走一走,这个地方得天独厚啊。”
两个身价好几十个亿的大老板,歇着脚的工夫拿着地图对着山坡下的小山村规划了起来,甚至偶尔有些争执。
“你忽略了成本投入,你规划的项目虽然好,但每家至少要投入六万多元,根据最新的资料统计,就算是在京郊,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也不过是四千多元,一下子投入六万多,对农民来讲太过冒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