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3 / 4)
父子二人才下了马车,便有刑部官员上前来,打头的是刑部侍郎,道一声“得罪”,上前来先将崔二郎给绑了,这才道:“有人敲了登闻鼓,有一桩案子与崔大人有些牵连,圣人下旨让燕王主理,刑部彻查,倒要委屈崔大人跑一趟了。”
对崔连浩倒没绑,只呼啦啦冲出来十来名刑部官兵,将他围在当间,竟是个怕他逃脱的模样。
崔连浩才要问自己到底犯了哪桩官员,可今儿前来的这位侍郎与他素日无交,嘴牢的很,半点风声不肯透露,父子俩从家门口被押走,跟随的小厮长随马夫都被一起带走。
能跟着崔家父子出门的,必然都是心腹之人,也许从这些下人嘴里也能拷问出线索来也不一定呢。
主犯落了网,崔家二门上的守着的官员便撤了出来,只书房里还有人在抄检,大门侧门角门统统有人把守,院内仆人倒可随意走动。
崔夫人见得这阵仗,始信了之前丫头的话,让婆子拿了荷包去外面守门的那里打听消息,得到的消息却是崔连浩连同崔二郎都被官兵给锁走带走了,顿时天眩地转,差点晕倒。
“这到底是哪个杀千刀的跑来找老爷的麻烦?”眼瞧着要升官了,却被送进了刑部大牢,分明就是见不得她家好。
她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宁景兰,镇北侯府,以及晋王府,心里恨的要喷出毒火来,暗自思量挽救之法,却不知此事崔府出事,与镇北侯府半点干系也无。
何渭在燕王府住了些日子,等齐帝重回朝堂执政数日,才去宫门口敲登闻鼓,状告前洛阳知府崔连浩的不法行为。
齐帝正对太子不满,此事不必查也已知晓了结果,当下顺水推舟,命燕王主理此案,带着刑部官员彻查崔连浩,务必平了民怨。
况且敲鼓的何渭可是当初为国捐献过棉衣,解救过幽州急难的商人,也算得爱国商人了。
燕王得了旨意,这才派人往崔家走一趟,先将崔家父子锁拿到案,再行审问。
等崔府书房里的要紧书信文件都被搜罗了出来,刑部的官员才从崔家撤了出来,只向崔家人留了话,家下仆人一律不得乱跑,若是逃逸的将等同犯罪,直接打入牢房。
崔家人还不知道崔连浩所犯何罪,全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况且卖身契全在崔夫人手里攥着,俱都老老实实守在府里,等着听刑部的消息。
过得几日,崔夫人派出去打听的下人才得到消息,说是洛阳何家的少当家何渭状告崔连浩,都不必传出状告的缘由,崔夫人心里已经跟明镜似的,必是那批辽国骏马惹出来的祸事。
这时候再后悔也晚了,她恨不得跪在佛前日夜烧点,只盼着崔连浩能够咬死了不认,又盼着东宫得着消息,好将此事抹平了,才过了十来日,到得大年夜,她鬓间的头发都愁白了十好几根。
家里顶梁柱被押进了刑部大牢,崔家人哪还有心情再过年。
作者有话要说:
☆、第123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崔连浩押入刑部大牢是年前,等到除夕封印,这件案子还在收集证据,崔家父子在牢房里过了个年。
旁人家过年,欢欢喜喜举家团圆,独崔家愁云惨雾,连下人走路都抬高了脚尖,生怕脚步声大些,引的崔夫人动怒,招来斥责。祭祖都是宽哥儿领着磊哥儿在祖宗牌位面前磕了个头,支应过去了。
崔家年宴摆上桌,魏氏前去请崔夫人入席,倒被她面上唾了一口:“没心肝的,你公公跟兄弟在牢房里过年,也不知吃的甚,有无穿暖,你倒大鱼大肉摆上桌准备享用。合着你男人没事儿,你倒可以站干岸了?”
崔夫人房里丫环婆子都垂首静立,魏氏被婆婆当着下人的面骂了,委屈的眼泪花只在眼眶里乱转,还要辩解一句:“娘,媳妇绝无此意!”
“你最好没这个念头,不然你当你公公不好,你丈夫就能好了?”
魏氏这下是真哭出来了,“娘,夫君也是您跟父亲的亲生儿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媳妇也懂!”
崔夫人原是心中烦乱无处发泄,举家团圆之际急怒之下口不择言,骂出口就有些后悔这话说的重了,见得大儿媳妇也哭了,到底心里又回转了过来,拉了她的手道:“我是心里着急,你别怨娘。”
“媳妇不敢。”魏氏低了头,又劝她几句,心里到底含了怨气。
年宴一筷子未动便撤了下去,崔夫人一口未吃,魏氏在她房里侍候了许久,劝了她半日,才服侍她喝了半碗碧梗米,她是数着米粒往下咽,边咽边哭,叹息丈夫次子在牢里过的辛苦日子,食难下咽。
魏氏心道:就算是公公小叔子真掉了脑袋,难道大家就都得束起口来饿死? ↑返回顶部↑
对崔连浩倒没绑,只呼啦啦冲出来十来名刑部官兵,将他围在当间,竟是个怕他逃脱的模样。
崔连浩才要问自己到底犯了哪桩官员,可今儿前来的这位侍郎与他素日无交,嘴牢的很,半点风声不肯透露,父子俩从家门口被押走,跟随的小厮长随马夫都被一起带走。
能跟着崔家父子出门的,必然都是心腹之人,也许从这些下人嘴里也能拷问出线索来也不一定呢。
主犯落了网,崔家二门上的守着的官员便撤了出来,只书房里还有人在抄检,大门侧门角门统统有人把守,院内仆人倒可随意走动。
崔夫人见得这阵仗,始信了之前丫头的话,让婆子拿了荷包去外面守门的那里打听消息,得到的消息却是崔连浩连同崔二郎都被官兵给锁走带走了,顿时天眩地转,差点晕倒。
“这到底是哪个杀千刀的跑来找老爷的麻烦?”眼瞧着要升官了,却被送进了刑部大牢,分明就是见不得她家好。
她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宁景兰,镇北侯府,以及晋王府,心里恨的要喷出毒火来,暗自思量挽救之法,却不知此事崔府出事,与镇北侯府半点干系也无。
何渭在燕王府住了些日子,等齐帝重回朝堂执政数日,才去宫门口敲登闻鼓,状告前洛阳知府崔连浩的不法行为。
齐帝正对太子不满,此事不必查也已知晓了结果,当下顺水推舟,命燕王主理此案,带着刑部官员彻查崔连浩,务必平了民怨。
况且敲鼓的何渭可是当初为国捐献过棉衣,解救过幽州急难的商人,也算得爱国商人了。
燕王得了旨意,这才派人往崔家走一趟,先将崔家父子锁拿到案,再行审问。
等崔府书房里的要紧书信文件都被搜罗了出来,刑部的官员才从崔家撤了出来,只向崔家人留了话,家下仆人一律不得乱跑,若是逃逸的将等同犯罪,直接打入牢房。
崔家人还不知道崔连浩所犯何罪,全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况且卖身契全在崔夫人手里攥着,俱都老老实实守在府里,等着听刑部的消息。
过得几日,崔夫人派出去打听的下人才得到消息,说是洛阳何家的少当家何渭状告崔连浩,都不必传出状告的缘由,崔夫人心里已经跟明镜似的,必是那批辽国骏马惹出来的祸事。
这时候再后悔也晚了,她恨不得跪在佛前日夜烧点,只盼着崔连浩能够咬死了不认,又盼着东宫得着消息,好将此事抹平了,才过了十来日,到得大年夜,她鬓间的头发都愁白了十好几根。
家里顶梁柱被押进了刑部大牢,崔家人哪还有心情再过年。
作者有话要说:
☆、第123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崔连浩押入刑部大牢是年前,等到除夕封印,这件案子还在收集证据,崔家父子在牢房里过了个年。
旁人家过年,欢欢喜喜举家团圆,独崔家愁云惨雾,连下人走路都抬高了脚尖,生怕脚步声大些,引的崔夫人动怒,招来斥责。祭祖都是宽哥儿领着磊哥儿在祖宗牌位面前磕了个头,支应过去了。
崔家年宴摆上桌,魏氏前去请崔夫人入席,倒被她面上唾了一口:“没心肝的,你公公跟兄弟在牢房里过年,也不知吃的甚,有无穿暖,你倒大鱼大肉摆上桌准备享用。合着你男人没事儿,你倒可以站干岸了?”
崔夫人房里丫环婆子都垂首静立,魏氏被婆婆当着下人的面骂了,委屈的眼泪花只在眼眶里乱转,还要辩解一句:“娘,媳妇绝无此意!”
“你最好没这个念头,不然你当你公公不好,你丈夫就能好了?”
魏氏这下是真哭出来了,“娘,夫君也是您跟父亲的亲生儿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媳妇也懂!”
崔夫人原是心中烦乱无处发泄,举家团圆之际急怒之下口不择言,骂出口就有些后悔这话说的重了,见得大儿媳妇也哭了,到底心里又回转了过来,拉了她的手道:“我是心里着急,你别怨娘。”
“媳妇不敢。”魏氏低了头,又劝她几句,心里到底含了怨气。
年宴一筷子未动便撤了下去,崔夫人一口未吃,魏氏在她房里侍候了许久,劝了她半日,才服侍她喝了半碗碧梗米,她是数着米粒往下咽,边咽边哭,叹息丈夫次子在牢里过的辛苦日子,食难下咽。
魏氏心道:就算是公公小叔子真掉了脑袋,难道大家就都得束起口来饿死? ↑返回顶部↑